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黄耆益损汤

黄耆益损汤

世医得效方》卷八:黄耆益损汤

药方名称黄耆益损汤

处方人参(去芦),石斛(去根)甘草黄耆(去芦)木香白术当归正桂茯苓芍药半夏川芎地黄(去土,酒炒)山药五味子牡丹皮(去骨)麦门冬(去心)各等分

制法上锉为数。

功能主治治诸虚不足,荣卫俱弱,五劳七伤,骨蒸潮热,腰背俱急,百节酸痛,夜多盗汗,心常惊惕,咽燥唇焦,嗜卧少力,肌肤瘦瘁,咳嗽多痰,咯唾血丝,寒热往来,颊赤神昏,全不用食,服热药则烦躁,进凉药则膈满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枚,小麦50粒,乌梅1个煎。空腹时服。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八

《直指》卷九:黄耆益损汤

药方名称黄耆益损汤

处方肉桂3分,熟地黄3分,半夏3分(制),甘草(炙)3分,石斛1两(酒炒),当归1两,川芎1两,黄耆1两(炙),白术1两,白芍药1两半,北五味子半两,木香3钱半。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诸虚劳倦。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5片,大枣2枚,食前煎服。

有热,加柴胡

摘录《直指》卷九

《得效》卷八:黄耆益损汤

药方名称黄耆益损汤

处方人参(去芦)、石斛(去根)、甘草黄耆(去芦)、木香白术当归、正桂、茯苓、芍药、半夏川芎、熟地黄(去土,酒炒)、山药五味子牡丹皮(去骨)、麦门冬(去心)各等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诸虚不足,荣卫俱弱,五劳七伤,骨蒸潮热,腰背拘急,百节酸疼,夜多盗汗,心常惊惕,咽燥唇焦,嗜卧少力,肌肤瘦瘁,咳嗽多痰,咯唾血丝,寒热往来,颊赤神昏,全不用食,服热药则烦躁,冲满上焦,进凉药则膈满而腹痛;及大病后荣卫不调,妇人产后血气未复。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2枚,小麦50粒,乌梅1个,水煎,空心、食前服。

摘录《得效》卷八

猜你喜欢

  • 矾艾煎

    药方名称矾艾煎处方明矾4两,蕲艾半斤,楝树皮半斤,大椿皮半斤。功能主治大麻风。用法用量煎汤浸浴。数次愈。摘录《仙拈集》卷四

  • 天天果酒

    药方名称天天果酒处方天天果(龙葵果)156g 白酒500ml炮制将黑熟的天天果放入干净的器皿内;倒入白酒浸泡,密封;20~30天后开启,过滤装瓶备用。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治慢性支气管炎。用法

  • 温宫方

    药方名称温宫方处方川椒20克(炒)川乌30克(炮)白及60克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治阴中挺出,脉紧涩者。用法用量用绢包9克,纳阴中,约深10厘米,留绢出口,觉腹中热后取出。明日再用,以效为度。摘录《医略

  •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药方名称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处方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6克功能主治治上热下寒,寒热格拒,食人则吐。用法用量上药四味,以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摘录《伤寒论》

  • 麻菊二陈汤

    药方名称麻菊二陈汤处方明天麻3克 滁菊花4.5克钩藤钩茯神木各12克荆芥4.5克川芎2.4克 姜半夏9克 广红皮3克 清炙草1.2克功能主治熄风化痰。治痰晕。风痰上扰,头昏目眩,见物飞动,猝然晕倒者。

  • 九仙夺命丹

    《古今医鉴》卷五:九仙夺命丹药方名称九仙夺命丹处方南星(姜制9克半夏(姜制)15克 枯明矾 15克枳壳(麸炒)30克厚朴(姜制)15克人参9克木香12克 豆豉(洗)30克甘草9克阿魏9克 糖球子15克

  • 葶苈汤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葶苈汤药方名称葶苈汤处方葶苈子(隔纸炒)22克槟榔(锉)15克桑根白皮(炙,锉)22克杏仁(汤浸,去尖、皮、双仁,炒)大黄(锉,醋炒)各15克朴消22克制法上六味,粗捣筛。功能主

  • 加味苓桂术甘汤

    药方名称加味苓桂术甘汤处方于术3钱,桂枝尖2钱,茯苓片2钱,甘草1钱,干姜3钱,人参3钱,乌附子2钱,威灵仙1钱5分。功能主治水肿,小便不利,其脉沉迟无力,自觉寒凉者。用法用量上药煎服数剂后,小便微利

  • 救痿丹

    药方名称救痿丹处方麦冬3两,元参3两,金银花3两,白芥子3钱,桔梗3钱,生甘草3钱。功能主治肺燥复耗之,必有吐血之苦,久则成肺痿。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石室秘录》卷六

  • 八珍益母丸

    《中国药典》:八珍益母丸药方名称八珍益母丸处方益母草200g党参50g白术(炒)50g茯苓50g甘草25g当归100g白芍(酒炒)50g川芎50g 熟地黄100g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