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阿胶梅连丸

阿胶梅连丸

《宜明论方》卷十:阿胶梅连丸

药方名称阿胶梅连丸

处方金井阿胶(净草灰炒透明白,别研,不细者再炒,研细)乌梅肉(去核,炒)黄柏(锉,炒)黄连当归(焙)赤芍干姜(炮)赤茯苓各15克

功能主治阴虚下痢五色,腹痛,至夜发热。

用法用量上药研末,入阿胶研匀,水丸,如梧桐子大,小儿丸如绿豆大。每次10丸,空腹时用温米饮送下,一昼夜五六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油腻。

摘录《宜明论方》卷十

《宣明论》卷十:阿胶梅连丸

药方名称阿胶梅连丸

别名阿胶黄连

处方金井阿胶(净草灰炒透明白,别研,不细者,再炒,研细)半两,乌梅肉(去核,炒)半两,黄柏(锉,炒)半两,黄连半两,当归(焙)半两,赤芍药半两,干姜(炮)半两,赤茯苓半两。

制法上为末,入阿胶研匀,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色痢至夜蒸热,脉虚沉数者。

用法用量阿胶黄连丸(《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注意忌油腻脂肥诸物。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阴虚热陷,伤脏气而利下五色,至夜蒸热,是阴虚阳扰而热发于外焉。阿胶止阴虚之痢;当归养痢亡之血;连、柏炒黑,寒而且燥,不使阳热内扰,则阴中之湿亦化;苓、芍敛而且渗,能挽阴液偏亡,则尿利,大便亦实;炮姜暖胃守中,乌梅敛肝收液也。丸以苦酒之敛,下以米饮之和,使阳热顿化则真阴复完,而无液有归,下痢蒸热并瘳矣。此养阴化热之剂,为五色痢夜热之专方。

摘录《宣明论》卷十

猜你喜欢

  • 参附龙牡救逆汤

    药方名称参附龙牡救逆汤处方人参、附子、龙骨、牡蛎、白芍、炙甘草。功能主治温补心阳,救逆固脱。主心阳虚衰,突然面色苍白而青,口唇发紫,呼吸浅促,额汗不温,四肢厥冷,虚烦不安,右胁下并可出现瘀块,舌苔薄白

  • 辟谷丹砂丸

    药方名称辟谷丹砂丸处方丹砂(研,水飞过)1斤,白蜡1斤。制法上药先细切白蜡,铜器煮清酒令沸,投蜡于酒中,候蜡消,置器于冷水中,用柳木篦子不住手搅,勿令猛火,候煎成膏,取出,放于不津瓷器中,为丸,如梧桐

  • 固经丹

    药方名称固经丹处方香附子(醋浸,炒黑)1两,蒲黄(炒黑)1两,枯矾5钱,龙骨2钱5分,牡蛎2钱5分。制法上为细末,炊饼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妇人崩中不止,经水淋漓。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淡醋汤

  • 寸金丸

    《御药院方》卷十:寸金丸药方名称寸金丸别名返魂丹、再生丸、追命丹、延寿丸、来苏丸、知命丸、得道丸(《御药院方》卷十)、黍米寸金丹(《外科正宗》卷一)。处方蟾酥6克 全头蜈蚣7个(头尾全用,半酥炙黄色)

  • 清火滋阴汤

    药方名称清火滋阴汤处方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生地黄牡丹皮赤芍栀子仁黄连(去毛)山药山茱萸(酒蒸,去核)泽泻赤茯苓(去皮)制法上药锉碎。功能主治滋阴泻火,凉血止血,治吐血、咳血、呕血。用法用量水煎

  • 灵圣散

    药方名称灵圣散处方天南星(生,锉)、防风(去芦,锉)。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大人、小儿疯狗咬破疮,犬咬所伤疮。用法用量先用浆水、葱白、槐枝熬汤洗净,干贴疮口上。上用膏药盖之,1日2次。摘录《永乐大典》

  • 通瘀煎

    药方名称通瘀煎处方当归尾9~15克山楂香附红花(新者,炒黄)各6克乌药3~6克青皮4.5克木香2.1克泽泻4.5克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治妇人气滞血积,经脉不利,痛极拒按。用法用量水400毫升,

  • 百合汤

    《圣济总录》卷六十六:百合汤药方名称百合汤处方百合人参紫苏茎叶(锉)猪苓(去黑皮)桑根白皮(锉)大腹皮(锉)赤茯苓(去黑皮)甘草(炙,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30克马兜铃7枚(连皮)麦门冬(去心

  • 补偏愈风汤

    药方名称补偏愈风汤处方人参9克 熟地黄18克茯苓9克 生黄耆18克 炙黄耆9克白术6克赤芍药3克当归9克杜仲(洒炒)9克 怀牛膝9克羌活独活各4.5克桂枝2.4克功能主治主气血虚弱,内风沸腾,不拘左偏

  • 桂枝甘草汤

    药方名称桂枝甘草汤处方桂枝12克(去皮)甘草6克(炙)功能主治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用法用量上药二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津,顿服。摘录《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