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防葵丸

防葵丸

《圣惠》卷二十八:防葵丸

药方名称防葵丸

处方防葵1两,柴胡1两(去苗),木香3分,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1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襕),桂心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当归半两,京三棱1两(炮,锉),赤芍药半两,槟榔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积聚,胁下妨满,腹胀不能食,及腹中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注意忌苋案、生冷、湿面。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幼幼新书》卷二十二引《婴孺方》:防葵丸

药方名称防葵丸

处方防葵4分,当归4分,旋覆花4分,橘皮4分,诃黎勒皮4分,吴茱萸4分,桂心4分,桔梗4分,杏仁60个(炒),大附子1个(炮),大黄12分,鳖甲6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老小痃癖,不食,羸瘦。

用法用量本方去桔梗,加枳壳四分,名“当归防葵丸”(见《普济方》)。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二引《婴孺方》

圣济总录》卷七十二:防葵丸

药方名称防葵丸

处方防葵3分(锉碎),柴胡3分(去苗),赤茯苓(去黑皮)3分,桂半两(去粗皮),木香半两,鳖甲1两半(去裙襕,醋蘸慢火炙令黄色),槟榔(锉)1两半,桔梗1两(炒),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别研如膏),大黄(锉碎,微炒)1两1分,当归半两(切,焙),京三棱半两(炮,锉),五味子半两。

制法上药除研外,为末,入郁李仁同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症癖气块,胁肋满,腹胀不能饮食,腹痛。

用法用量方中赤茯苓,原书卷七十三作赤芍药。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圣惠》卷九十二:防葵丸

药方名称防葵丸

处方防葵1两,牡丹1两,桂心1两,黄柏1两(锉),滑石1两,豉半两(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阴偏大,卵核坚硬。

用法用量3-4岁儿每服5丸,以粥饮送下,早晨、晚后各1次。

摘录《圣惠》卷九十二

《圣惠》卷八十八:防葵丸

药方名称防葵丸

处方防葵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桔梗半两(去芦头),桂心半两,诃黎勒皮半两,附子1分(炮裂,去皮脐),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鳖甲半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杏仁20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痃气,不能下食,肌体瘦。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饮送下,晚后再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圣惠》卷八十八:防葵丸

药方名称防葵丸

处方防葵1两,人参半两,诃黎勒皮半两,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桑菌半两,郁李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癖气,久不消散。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温酒送下,日2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圣惠》卷八十八:防葵丸

药方名称防葵丸

处方防葵半两,肉豆蔻1分(去壳),木香1分,川大黄1分(锉碎,微炒),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京三棱半两(微煨,锉),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麝香1分(细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食症。

用法用量3岁儿,每服5丸,以粥饮送下,日2-3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圣惠》卷八十五:防葵丸

药方名称防葵丸

处方防葵半两(末),牛黄半分,巴豆20枚(取霜),滑石半两,腻粉1分,蛇蜕皮1条(烧灰),朱砂1分,麝香半分。

制法上为细末,以糯米饭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食痫,心胸痰滞,大小便常多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2丸,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圣惠》卷七十二:防葵丸

药方名称防葵丸

处方防葵1两,没药半两,干漆半两(捣碎,炒令烟出),硇砂半两(细研),水蛭1分(炒令微黄),狗胆1枚(干者),姜黄半两,芫花1分(醋拌,炒令干)。

制法上为末,用糯米饭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通,结为症块,时攻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方中硇砂,《普济方》作硼砂

摘录《圣惠》卷七十二

《圣惠》卷四十九:防葵丸

药方名称防葵丸

处方防葵3分,芎?半两,赤茯苓3分,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木香半两,川大黄2两(锉,微炒),当归半两(锉,微炒),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半两,细辛半两,桔梗半两(去芦头),京三棱3分(微煨,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癖气。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方出《外台》卷三十五引刘氏方,名见《普济方》卷三九一:防葵丸

药方名称防葵丸

处方防葵8分,当归8分,枳实8分(炙),厚朴8分(炙),楮实8分,人参8分,黄耆8分,茯神8分,白术8分,诃黎勒皮8分,郁李仁6分(去皮),柴胡6分,大麻仁6分,芍药6分,橘皮6分,防风6分,紫菀6分(洗去土),薏苡仁6分,鳖甲12分(炙),三棱根12分,桂心7分,仙鼠2枚(如无,以粪2合代),大附子2枚(炮),干姜(末)2分,甘草10分(炙),干地黄10分,大黄10分,五味子4分,槟榔4颗,牛膝2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冷癖痃癖气,不下食,羸瘦,时时肋下痛。

用法用量大小增减,以意量之,须饮服之,良。

摘录方出《外台》卷三十五引刘氏方,名见《普济方》卷三九一

《圣惠》卷四十八:防葵丸

药方名称防葵丸

处方防葵半两,芫花半两(醋拌,炒令干),干姜半两(炮裂,锉),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硼砂1两(不夹石者,细研入)。

制法上为细末。研人硼砂令匀,以米醋1升,煎令稠,下诺药末,慢火熬,入少蒸饼,和溶可丸,即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积聚气成块。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圣惠》卷三十一:防葵丸

药方名称防葵丸

处方防葵1两,鳖甲2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大黄1两半(锉碎,微炒),京三棱1两(炮,锉),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骨蒸痃癖。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煎橘皮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猜你喜欢

  • 加味升阳散火汤

    药方名称加味升阳散火汤处方升阳散火汤加羚羊角、犀角。功能主治热痹。肌热如火者。摘录《金鉴》卷三十九

  • 敛汗丸

    《石室秘录》卷二:敛汗丸药方名称敛汗丸处方玄参1斤,麦冬1斤,天冬1斤,生地1斤,北五味4两,酸枣仁半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功能主治每饭之时,头汗如雨落者,此胃火旺,而非肾火余也。用法用量每日1两

  • 调中丸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调中丸药方名称调中丸处方人参(去芦)白术干姜(炮)各90克甘草(炙)45克制法上药为细末,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主中焦虚寒,下利清谷,腹痛食少者。用法用量每服1~40丸,空腹时用温

  • 除湿健脾汤

    药方名称除湿健脾汤处方白术(去芦,炒)1钱5分,苍术(术泔浸,炒)1钱,白茯苓(去皮)1钱,白芍(醋炒)1钱,当归8分,厚朴(去皮,姜炒)6分,陈皮8分,猪苓7分,泽泻7分,柴胡5分,升麻5分,防风(

  • 家传和中丸

    药方名称家传和中丸处方人参2钱,炙甘草2钱,当归2钱,川芎2钱,车前子2钱,猪苓2钱,泽泻2钱,神曲2钱,麦芽(俱炒)2钱,诃子肉(面裹煨)2钱,石莲肉2钱,白术3钱,白茯苓3钱,陈皮3钱,白芍3钱,

  • 二参还睛汤

    药方名称二参还睛汤处方人参1.5g,元参9g,熟地9g,当归9g,酒白芍9g,旱莲草9g,麦门冬9g,车前子9g。功能主治补肝肾以益精血,健脾胃以养瞳神。主肝肾两亏,或脾胃虚弱,精气不能上荣,或肝经风

  • 白芷散

    《妇人大全良方》卷一:白芷散药方名称白芷散处方白芷30克海螵蛸2个(烧)胎发1团(煅)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妇人赤白带下。用法用量空腹时用温酒调下6克。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一《妇人良方》卷一:白芷

  • 白虎合六一散

    药方名称白虎合六一散处方知母4钱,石膏1两6钱,甘草1钱半,粳米1合,滑石3钱。功能主治伤暑霍乱,身热肢寒,自汗口渴,小便短赤者。摘录《治痢南针》

  • 黑附散

    药方名称黑附散处方干姜1两,乌梅1两,棕榈2两(烧存性)。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妇人产内用力过度,或产内使性气,或食生冷,血海虚损,淋沥不断,心腹疼痛。用法用量每服3钱,陈米饮调下;煎乌梅汤下亦得。如

  • 八儿不汤

    药方名称八儿不汤处方羊肉1脚子(卸成事件),草果5个,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萝卜2个。功能主治补中下气,宽胸膈。主用法用量原书注:八儿不汤系西天(天竺)茶饭名;色数大,即骰子般大小。摘录《饮膳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