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赤小豆丸

赤小豆丸

《鸡峰》卷十三:赤小豆丸

药方名称赤小豆丸

处方赤小豆1两,好硫黄1两,附子半两(生)。

制法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腹胀。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醋汤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三

普济方》卷一五一。即《圣惠》卷十六“鬼箭羽丸”:赤小豆丸

药方名称赤小豆丸

摘录普济方》卷一五一。即《圣惠》卷十六“鬼箭羽丸”

方出《千金》卷九,名见《外台》卷四:赤小豆丸

药方名称赤小豆丸

处方赤小豆2两,鬼箭羽2两,鬼臼2两,丹砂2两,雄黄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断瘟疫。主瘟疫转相染着,乃至灭门延及外人,无收视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

摘录方出《千金》卷九,名见《外台》卷四

《朱氏集验方》卷一:赤小豆丸

药方名称赤小豆丸

处方赤小豆(半生,半炒)、香附(半生用,半酒炒)、晚蚕沙(半生,半炒)、草乌(半生,半麻油炒)各等分。

制法陈仓米三分之一,半生半炒,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脚气。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茶、酒任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一

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三十七:赤小豆丸

药方名称赤小豆丸

处方鬼臼半两,赤小豆3分,鬼箭羽半两,朱砂半两(细研),雄黄半两(细研),阿魏半两(别研)。

制法上为末,用酒、阿魏和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山岚瘴疟。

用法用量每用1丸,以绯绢系中指上,男左女右,嗅之。如未愈,即以井花水服1丸,即愈。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猜你喜欢

  • 麦门冬汤

    《金匮要略》卷上:麦门冬汤药方名称麦门冬汤处方麦门冬60克半夏9克人参6克甘草4克粳米6克大枣12枚功能主治清养肺胃,降逆下气。治肺痿。肺胃津伤,虚火上炎,咳唾涎沫,气逆而喘,咽干口燥,舌干红少苔,脉

  • 升阳补胃汤

    药方名称升阳补胃汤处方黄耆人参甘草当归白术升麻柴胡桂枝芍药羌活防风葛根独活生地黄牡丹皮功能主治治湿热侵入阳明、少阳,肠澼下血,血出如箭。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学入门》卷四

  • 臁疮膏

    《普济方》卷二七六:臁疮膏药方名称臁疮膏处方羌活60克独活60克当归60克 黄丹60克龙骨60克轻粉9克制法上药为末,和匀,用香油调。功能主治治臁疮。用法用量用厚纸摊药在内,油纸夹着贴疮上。摘录《普济

  • 蟾蜍饼

    药方名称蟾蜍饼别名蟾蜍条、蟾蜍锭处方蟾蜍(酒化)1钱,轻粉5分,乳香2钱,没药2钱,雄黄2钱,巴豆2钱,麝香3分,朱砂1钱,樟脑1钱。制法上各为细末,于5月5日午时,在净室中,用蟾蜍酒和药为丸,如绿豆

  • 臁疮阡张膏

    药方名称臁疮阡张膏处方香油4饭碗,乱头发4两,杉木皮3两(烧灰,研末),白占2两,麝香5分(研细)。制法先将香油熬将熟,入发熬化;次下杉木灰、白占熔化,后将余药投入滚化搅匀,以吁张纸入油内,收尽为度。

  • 苦豆汤

    药方名称苦豆汤处方羊肉1脚子(卸成事件),草果5个,苦豆1两(系葫芦巴)。功能主治补下元,理腰膝,温中,顺气。主用法用量上同熬成汤,滤净,下河西兀麻食,或米心(饣其)子,哈昔泥半钱,盐少许,调和。摘录

  • 清化抗癌汤

    药方名称清化抗癌汤处方茵陈12克,山栀9克,三棱9克,莪术9克,山甲9克,广郁金9克,炒枳壳9克,生牡蛎30克,半枝莲30克,七叶一枝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露蜂房15克。功能主治清化湿热,祛瘀理

  • 盐煎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盐煎散药方名称盐煎散处方草果仁(去皮.煨)、缩砂(去壳取仁)、槟榔(炮)、厚朴(去粗皮)、肉豆蔻(煨)、羌活(去芦)、苍术(米泔浸二宿)、陈皮(去白)、荜澄茄、枳壳

  • 发表雄黄散

    药方名称发表雄黄散处方雄黄1钱,防风2钱,草乌1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破伤风。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雄黄散”。注意里和至愈可服,里不和不可服。摘录《保命集》卷中

  • 解毒排脓散

    药方名称解毒排脓散处方连翘、川芎、柴胡、酒芩、青皮、忍冬、牛蒡子、黄耆、皂角刺、大黄、当归。功能主治肿毒。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2钟,煎至7分,去滓温服。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引《修月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