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贝母丸

贝母丸

太平圣惠方》卷十四: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45克(煨令微黄)桔梗30克(去芦头)甘草30克(炙微赤,锉)紫菀30克(洗,去苗、土)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宜肺止咳,化痰平喘。主伤寒后,暴嗽喘急,欲成肺痿劳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不计时候,以粥饮送下。另用如弹子大1丸,绵裹含咽。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四

普济方》卷二九○: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半斤,皂角子半斤。

制法上为细末,用皂角半斤锉碎,搓揉浓水,滤过,作膏子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便毒,瘰疬。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早晨酒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九○

《圣惠》卷七十: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1两(酥炙微黄),款冬花2两,桂心1两,百合1两,紫菀1两(洗,去苗土),杏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乳2两(去粗皮,涂酥,炙令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末,研入杏仁令匀,炼蜜为末,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咳嗽不止。

用法用量常含1丸咽津,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圣惠》卷十四: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1两半(煨令微黄),桔梗1两(去芦头),甘草1两(炙微赤,锉),紫菀1两(洗,去苗土),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后暴嗽,喘急,欲成肺痿劳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如弹子大,绵裹1丸,含咽亦佳。

摘录《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六: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半两(煨令微黄),细辛3分,桂心1两,菖蒲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百合(半两),紫菀3分(洗,去苗土),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肺脏伤风冷,喘促咳嗽,言语声嘶,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绵裹,含咽津,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玉诀》: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天南星(姜制)、人参茯苓甘草(炙)、白附子各等分,皂角子7个(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咳嗽作呀呷声,小儿齁(鼻合)。

用法用量每服5-7丸,薄荷汤吞。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玉诀》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去心,炒紫色)4两,款冬花3两,紫菀(去苗土)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别名百花丸

处方贝母(去心,炒)1分,白茯苓(去黑皮)1分,麦门冬(去心,焙)1分,山芋1分,百合1分,甘草(炙,锉)半两,阿胶(炙燥)半两,五味子1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黄蜡1两2钱熔作汁,入末拌和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咳嗽,上膈烦满。

用法用量百花丸(《普济方》卷一五七)。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圣惠》卷七十七: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别名千金丸

处方贝母(煨微黄)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秦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1分,干姜(炮裂,锉)1分,桂心1分,粳米1分,石膏(细研)1分,黄芩1分,大豆黄卷1分,石斛(去根,锉)1分,当归半两(锉,微炒),大麻仁3分。

制法上为末,用枣肉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妇女横产,或颠倒,胞衣不出,伤毁不下,产后余病,汗出,烦满不止,少气逆满。

用法用量千金丸(《普济方》卷三五七)。

摘录《圣惠》卷七十七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去心)2两,甘草(炙)3分,旋覆花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如膏)4两,天门冬(去心,焙)1两。

制法上5味,捣罗4味为末,入杏仁同研匀,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心肺有热,咳嗽上气,喉中作声,痰涕口干。

用法用量每食后含化1丸,咽津。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去心)1两半,甘草(炙)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炒)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咽喉中干,肺热咳嗽多痰。

用法用量含化咽津。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去心)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紫菀1两,桑根白皮(锉)1两,五味子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别研膏)1两,人参1两,大枣10枚(煮熟,去皮核,别研膏)。

制法上8味,除研2味外,捣罗为末,以杏仁枣膏拌,如干,更入炼蜜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头面四肢肿满,气喘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至30丸,浓煎商陆根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鸡峰》卷十一: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不以多少。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消痰热,润肺止咳。主久嗽,咽嗌妨闷,咽痛咯血,肺痈,肺痿。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含化,日3次。

摘录《鸡峰》卷十一

圣济总录》卷八十二: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去心)3分,蛤蚧1对(洗净,涂酥,炙黄),紫菀(去苗土)1两,防己(细锉)1两,桑根白皮(锉,炒)1两,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锉)1两,款冬花1两,天门冬(去心,焙)1两,葶苈子(隔纸炒)1两,大黄(锉,炒)1两,白槟榔(锉)1两,百部1两,紫苏子(炒)1两,木香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腹米饮送下,日午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猜你喜欢

  • 附子温中丸

    药方名称附子温中丸处方附子1两,干姜1两,白术1两,肉桂半两,炙甘草半两,良姜7钱。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1两作10丸。功能主治顺气化痰,辟寒养正气。主呕吐噎膈,留饮肠鸣,湿冷泄注。用法用量每服1丸

  • 家传西圣膏

    药方名称家传西圣膏处方当归5钱,川芎5钱,赤芍5钱,生地5钱,熟地5钱,白术5钱,苍术5钱,甘草节5钱,陈皮5钱,半夏5钱,青皮5钱,香附5钱,枳壳5钱,乌药5钱,何首乌5钱,白芷5钱,知母5钱,杏仁

  • 豆附圆

    药方名称豆附圆处方肉豆蔻(炮)、白茯苓(焙)、附子(炮.去脐),各四两;木香(不见火)、干姜(炮)、肉桂(去粗皮),各二两;丁香(不见火)一两。炮制上为细末,姜汁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丈夫、

  • 黑膏汤

    药方名称黑膏汤处方生地1两,淡豆豉3钱(盐水炒),河柳3钱(砂糖炒)。功能主治伤温鼻衄,脉浮数者。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各家论述温邪内发,营阴暗伤,故鼻衄不止,天癸适来适断焉。淡豆豉发少阴之汗;河柳

  • 法制猪肾子

    药方名称法制猪肾子处方猪肾子1对。制法去脂膜,洗净,用童子小便2盏,无灰酒1盏,入新器贮之。以泥封固器口,日初慢火养熟,火至中夜止,至五更再温。功能主治肾虚百损。用法用量发瓶取肾食之,原汁送下。摘录《

  • 和攻散

    药方名称和攻散处方柴胡2钱,栀子2钱,丹皮2钱,白芍5钱,茯苓3钱,甘草1钱,陈皮1钱,大黄1钱。功能主治冬月伤寒,邪在少阳,身热3日,腹满自利。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一

  • 白末药

    药方名称白末药处方桔梗10两,白芷10两,甘草(炙)10两,川芎(泡7次)半斤,山桂半斤,细辛半斤,川乌(炮)6两,续断(米泔浸)6两,当归6两,牛膝(酒浸1宿)6两,香附子(炒)6两,花椒(去合口者

  • 子芩丸

    药方名称子芩丸处方条芩120克(醋浸,纸裹煨七次)当归60克(酒洗)制法上药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妇人49岁以后,月经当住。每月却行,或过多不止。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霹雳

  • 归连散

    药方名称归连散处方黄连(拣净)、黄柏、当归、干姜(炮)各等分。功能主治冷热不调,下痢脓血频并,后重,腹痛,饮食不下,以至危困。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2小盏,加乌梅1个(切碎),同煎至1盏,

  • 茵芋散

    药方名称茵芋散处方茵芋、桂心、汉防己、附子(炮裂.去皮脐)、侧子(炮裂.去皮脐)、川芎、人参、麻黄(去根节)、当归(炒)、赤芍药、茯神、五加皮,各三分。秦艽(去苗.一两)。防风(去叉)、白术、黄蓍、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