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草豆蔻散

草豆蔻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去皮)一斤,生姜(切作片)二斤,甘草八两。

炮制上件拌匀,入于银器内,用水过三指许,以慢火熬令水尽,焙令干,杵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调,胸膈满闷,饮食不化,呕逆恶心;或藿乱呕吐,心腹刺痛,肠鸣泄利,水谷不分。

夏月煎作熟水常服,调中止逆,除冷气,消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用沸汤点服,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圣惠方》卷五: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60克(去皮)半夏15克(汤浸七遍去滑)肉桂22克(去皱皮)人参22克(去芦头)木香15克前胡30克(去芦头)高良姜30克(锉)白茯苓30克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陈橘皮22克(汤浸,去白,甑,焙)厚朴6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热)白术30克甘草7.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主脾胃气虚,脏腑积冷,呕吐宿食,四肢少力,面色无华。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大枣3枚,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去皮)30克,人参30克,柴胡30克,白术30克,陈皮45克,炙甘草15克。

功能主治补气健脾,疏肝行气。主脾胃气虚。妊娠腹胀。

用法用量上为散,每服12克,加生姜3克,大枣3枚,水煎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

《赤水玄珠》卷九: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槟榔(各炒紫色)、罂粟壳(烧灰)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丈夫伤血,妇人血崩,渍入大肠出血。

用法用量每服2钱,饮下。

摘录《赤水玄珠》卷九

《鸡峰》卷二十: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仁、生姜甘草木香人参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和气。主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鸡峰》卷二十

《魏氏家藏方》卷五: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厚朴(去粗皮,用生姜3两取汁浸,炙候汁尽为度)2两,陈皮(去白)2两,草豆蔻(不去皮)1两,干姜(泡洗)1两,白术(炒)1两,诃子(泡,去核)1两,甘草3两(炙),五味子3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和一切冷气。主肝胃气不和,霍乱不止,酒食所伤,肝泄。

用法用量每服2钱,霍乱,冷饮下;若伤酒,以酒调下;肝痛不可忍者,炒生姜酒送下3钱。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兰室秘藏》卷中: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细辛叶2分,防风2分,羊胫骨灰5分,熟地黄5分,当归6分,草豆蔻仁1钱3分,黄连1钱3分,升麻2钱5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寒多热少,牙齿疼痛。

用法用量先用温水漱口,牙痛处擦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鸡峰》卷十四: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别名常山饮子

处方知母2斤,常山2斤(用川者),乌药1斤(捶碎),草果2斤,甘草2斤(炙),高良姜20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疟疾因外邪客于风府,生冷之物内伤脾胃,或先寒后热、先热后寒,或寒热独作,或连日发,或间日一发,寒则肢体颤掉,热则举身如烧,头疼恶心,烦渴引饮,气息喘急,口苦咽干,脊膂酸疼,肠鸣腹痛,诸药不效,渐成劳疟。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5个,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鸡峰》卷十四

普济方》卷二十一: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面裹煨熟,去皮取肉)1两,茴香子(炒)1两,木香半两,陈曲(微炒)2两,麦糵(炒)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干姜(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气虚弱,腹内膨胀,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先嚼煨生姜少许,食前沸汤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一

《圣惠》卷七十八: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去壳)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3分,当归(锉,微炒)3分,白术3分,前胡(去芦头)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木香半两,桂心半两,半夏(汤浸7遍去滑)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脾胃虚寒,或时呕逆,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圣惠》卷七十五: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1两(去皮),当归半两(锉,微妙),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白术1两,熟干地黄1两,木香半两,芎藭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心腹多痛,吃食减少,四肢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圣惠》卷七十五: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1两(去皮),人参1两(去芦头),柴胡1两(去苗),白术1两,陈橘皮1两半(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心腹胀满,脾胃气虚,不下食饮。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圣惠》卷七十一: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1两(去皮),桂心3分,芎藭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干姜半两(炮裂,锉),桔梗3分(去芦头),槟榔半两,诃黎勒皮1两(煨,用皮),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脾胃虚,气攻两胁胀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济阳纲目》卷十三: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去皮)1两,益智仁1两,干柿蒂2两。

功能主治寒气攻胃呃噫。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加生姜3片,水煎,热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十三

普济方》卷一九七引《卫生方》: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1两,当归1两,杏仁1两,厚朴1两,木香1两,麻黄1两,猪苓1两,半夏1两,良姜1两,藿香1两,甘草1两,吴茱萸1两。

功能主治一切疟。

用法用量上为饮子。分一半面裹炮之。每剂7钱,煨姜3片,同煎,寒时热吃,热时放冷吃。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七引《卫生方》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1两(去皮),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瓤,焙干),高良姜半两,诃黎勒皮半两(炮),白术3分(微炒),甘草1分(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虚胃乏,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陈米饮调下,日3次。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圣济总录》卷一七二: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5枚(和皮用),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防风(去叉)半两,藿香半两,陈橘皮(去白,焙)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调中补虚。主小儿疳,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生姜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圣惠》卷七十八: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3分(去皮),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桂心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气虚,心烦咳癔。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热频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圣惠》卷八十四: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3枚(去皮),槟榔1分,诃黎勒半两(煨,用皮),人参1分(去芦头),前胡1分(去芦头),甘草半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胸中寒气积滞,气逆,不下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圣惠》卷八十四: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3枚(去皮),甘草1分(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哕,不纳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圣惠》卷八十五: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1分(去皮),木香1分,五味子1分,人参1分(去芦头),白茯苓1分,诃黎勒皮半两,陈橘皮1分(汤侵,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吐利,兼胸胁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圣惠》卷九十三: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3分(去皮),龙骨1两,酸石榴皮3分(锉,炒微黄),高良姜1分(锉),当归半两(锉,微炒),干姜1分(炮裂,锉),子芩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疳痢腹痛,不下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薤白1茎,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博济》卷二: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厚朴2两(去皮,用生姜3两取汁浸,炙汁尽为度),草豆蔻(和皮)1两,干姜1两(炮),白术1两(炮黄色),诃子1两(炮,去瓤,细切,炒)2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和一切冷气。主脾胃气不和,霍乱不止,酒食所伤,兼患脾泄。

用法用量每服2钱,霍乱,冷米饮下,或酒调下;腹痛不可忍者,每服3钱,炒生姜酒下;余即如汤煎服。

摘录《博济》卷二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1两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五味子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白术半两,枳实(去瓤麸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干姜(炮)半两,鳖甲(醋炙,去裙襕)半两,芍药半两,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留饮、宿食成癖。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草豆蔻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圣济总录》卷六十二: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去皮)1两,高良姜(炮)1两,陈曲(炒)1两,麦糵(炒)1两,木香1两,诃黎勒(炮,去核)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乌梅肉(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食前入盐点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博济》卷三: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半两(每个面裹煨,候面焦黄,去面用),甘草1两(炙),肉桂(去皮)1两陈皮(去白)1两,蛮姜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胃口冷,吃食无味;脾泄泻不止;酒后数圊如痢,心胸不快,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更入陈米末1钱,大枣2个,水1盏,同煎7分,温服,其滓再煎服之。

摘录《博济》卷三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去皮)半两,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心痛不欲饮食,胁痛如刺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白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去皮,锉)8两,生姜(和皮切作片子用)1斤,甘草4两(炙,锉),陈橘皮(去白,焙)1两。

制法上和匀,入银器内,用水过药三指许,慢火熬令水尽,取出焙干为散。

功能主治胃寒气逆,呕哕不止。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豆蔻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圣济总录》卷四十四: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去皮)1两,高良姜3分,桂(去粗皮)半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五味子半两,白豆蔻(去皮)半两,陈橘皮(去白,焙)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白术1两。

制法上为散,研匀。

功能主治脾胃寒,腹中虚鸣,泄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煨生姜木瓜汤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鸡峰》卷十四: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香薷茎5分,木瓜5分,干姜2分,草豆蔻4分,藿香4分,陈橘皮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内寒霍乱,吐泻不止,脉细而紧者。

用法用量方中陈橘皮用量原缺。

摘录《鸡峰》卷十四

《圣惠》卷三十九: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10枚(去皮),高良姜3分,人参1两半(去芦头),白茯苓2两,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饮酒过度,呕逆不止,心腹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点少盐搅匀,不拘时候服之。

摘录《圣惠》卷三十九

《圣惠》卷五十九: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1两(去皮),白石脂1两,当归1两(锉,微炒),干姜1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水谷痢不止,腹内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圣惠》卷五十一: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1两(去皮),泽泻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桂心3分,白术3分,赤茯苓半两,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细辛半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膈冷气痰饮,胸中滞闷,或吐清水,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圣惠》卷五十: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3分(去皮),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皮1两,益智子半两(去皮),人参3分(去芦头),细辛半两,赤茯苓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丁香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槟榔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壅滞,不下饮食,或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五十: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1两(去皮),人参3分(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半两,桂心半两,木通半两(锉),槟榔半两,鸡舌香半两,赤茯苓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心胸不利,食即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四十七: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1两(去皮),高良姜1两(锉),丁香1两,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缩砂1两(去皮),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木瓜2两(干者)。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后转筋。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热生姜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圣惠》卷四十七: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1两(去皮),木香半两,桂心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半两,干姜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脐下气筑,心悸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圣惠》卷四十七: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半两(去皮),黄连1两(去须),丁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水利不止,吐不下食,兼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黑豆50粒,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圣惠》卷四十五: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1两(去皮),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紫苏茎叶1两,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枳实3分(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1两,前胡1两(去芦头),木通1两(锉),槟榔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脚气,发动呕逆,胸中满闷,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圣惠》卷七十: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3分(去皮),高良姜半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3分,白术半两,枇杷叶3分(拭去毛,炙微黄),缩砂2两(去皮),桂心半两,木香半两,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冷气攻脾胃,呕逆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圣惠》卷四十二: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1两(去皮),当归1两(锉,微炒),白术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半,高良姜1两(锉),赤茯苓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桔梗1两(去芦头),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胸痹短气,脏腑久寒,脐腹疼痛,两胁胀满,心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圣惠》卷二十八: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1两(去皮),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白术1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1两(炙微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虚冷,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圣惠》卷三十: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3分(去皮),前胡1两半(去芦头),桔梗3分(去芦头),木香3分,赤茯苓1两,大腹皮3分(锉),槟榔1两,紫苏茎叶2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上气,胸中满闷,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炙煿、醋物、猪肉

摘录《圣惠》卷三十

《圣惠》卷十四: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3分(去皮),藿香1两,桂心3分,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黄耆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脾胃气弱,痰逆,不思饮食,四肢虚羸。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差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十三: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1两(去皮),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槟榔1两,当归1两(锉,微炒)。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冷热气不和,心腹疼痛,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圣惠》卷六: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1两(去皮),高良姜3分(锉),桂心半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白术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白豆蔻半两(去皮),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肉豆蔻半两(去壳),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肠虚冷,肠鸣腹痛,下痢,不思饮食,腹痛飧泄。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以姜、枣汤调下。

摘录《圣惠》卷六

《圣惠》卷五: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半两(去皮),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白茯苓3分,白术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枳实半两(麸炒微黄),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芎藭半两,柴胡半两(去苗),桔梗1两(去芦头),白芍药半两,黄耆半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久虚,四肢无力,腑脏虚损,不欲饮食,日加羸瘦,体虚颤掉。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湿面、猪犬肉。

摘录《圣惠》卷五

《圣惠》卷五: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2两(去皮),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肉桂3分(去皱皮),人参3分(去芦头),木香半两,前胡1两(去芦头),高良姜1两(锉),白茯苓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1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弱,脏腑积冷,呕吐宿食,四肢少力,面无颜色。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圣惠》卷五: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1两(去皮),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术1两,干姜1两(炮裂,锉),木香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脾气虚,腹胁胀满,四肢不和,面色青黄,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圣惠》卷五: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3分(去皮),赤茯苓1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半夏2分(汤浸洗7遍去滑),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冷热气不和,胸中满闷,不能下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饴糖

摘录《圣惠》卷五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1两半(去皮),白术3分,高良姜3分,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肠虚冷,腹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中盏,同煎7分,空心、食前和滓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圣惠》卷四十三: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1两(去皮),丁香3分,缩砂3分(去皮),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白术3分,萝卜子3分(微炒),桂心3分,木瓜3分,木香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槟榔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腹气壅滞,卒胀满,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圣惠》卷七十:草豆蔻散

药方名称草豆蔻散

处方豆蔻1两(去壳),沉香半两,白豆蔻半两(去皮),诃黎勒皮半两,白术半两,桂心半两,丁香母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脾胃虚冷气,胸膈不利,食即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生姜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猜你喜欢

  • 参燕百补丸

    药方名称参燕百补丸处方人参须1钱(另研),燕窝(另研)2钱,明党参2钱,潞党参2钱,麦门冬2钱,玉竹2钱,茯苓2钱,女贞子2钱,杜仲2钱,象贝母2钱,使君子2钱,桑椹3钱,牡蛎(煅)3钱,罂粟壳4钱,

  • 金衣八宝坤顺丹

    药方名称金衣八宝坤顺丹处方益母草9斤6两,川芎1斤9两,白术12两5钱,当归1斤9两,熟地1斤9两,紫苏叶12两5钱,生地1斤9两,茯苓1斤9两,木香12两5钱,香附1斤9两(醋炒),黄芩1斤9两,阿

  • 打伤八味散

    药方名称打伤八味散处方生桅子1斤,生南星4两,生草乌4两,生川乌4两,生半夏4两,红花4两,桃仁6两,杏仁6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跌扑打伤未破皮者。用法用量依伤处之大小,酌量用药之多少。每次约用药

  • 玄妙散

    药方名称玄妙散处方玄参4.5克丹参9克沙参12克茯神6克 柏仁6克麦冬4.5克(朱砂拌)桔梗3克 贝母6克杏仁9克夜合花6克 淡竹叶10张 灯心100厘米功能主治养阴清心,化痰止咳。治心阴不足,咳嗽痰

  • 蜡粥

    药方名称蜡粥处方黄蜡半两,粳米3合(细研)。功能主治霍乱后气脱虚羸,或渴不止。用法用量上先以水煮粳米作粥,临熟,次下蜡,更煮,候蜡消,温温服之。摘录《圣惠》卷十

  • 防己槟榔丸

    药方名称防己槟榔丸处方防己3分,槟榔3分(煨,锉),郁李仁(去皮尖,炒,研)3分,葶苈(纸上炒)半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十种水气。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槟榔丸”。摘

  • 二香饮

    《丹台玉案》卷五:二香饮药方名称二香饮处方广木香3克,当归3克,香附3克,川芎3克,青皮3.6克,牡丹皮3.6克,枳壳3. 6克,生地3.6克,蓬莪术3.6克。功能主治行气活血。主气滞血瘀。用法用量加

  • 加减小白虎汤

    药方名称加减小白虎汤处方煅石膏4钱,知母3钱,麦门冬3钱,滑石3钱,青黛2钱,甘草3钱。功能主治唇肿破裂,内热甚,脉象洪盛者。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外敷冷香散。注意素有中寒者忌用。各家论述此方用石膏为君

  • 加味消瘰汤

    药方名称加味消瘰汤处方生地15克,玄参15克,牡蛎20克(包),浙贝10克,夏枯草10克,海藻15克,昆布15克,海浮石15克,天葵10克。功能主治软坚散结。主痰浊凝聚。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

  • 加减济心丹

    药方名称加减济心丹处方人参5钱,炒枣仁5钱,熟地1两,玄参1两,麦冬1两,丹皮1两,莲子心3钱,茯苓3钱。功能主治心肾受劳火动,阳举不倒,胸中烦躁,口中作渴,两目红肿,饮之以水不解者。用法用量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