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独圣丸

独圣丸

医学心悟》卷五:独圣丸

药方名称独圣丸

处方五灵脂(去土,炒烟尽)。

制法上为末,醋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去瘀积。主瘀血凝积,瘀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以致暴崩下血者。

用法用量每服1-2钱,淡醋水送下;清酒亦得。虚人以补药相间而用。

摘录医学心悟》卷五

《良朋汇集》卷三:独圣丸

药方名称独圣丸

处方马前子不拘多少。

制法以滚水煮去皮,香油炸紫色为度,研末,每两加甘草2钱,糯米糊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诸疮,眼疾,瘫痪,上焦火,赤眼肿痛,喉闭,口疮,噎食反胃,虚火劳疫,痰饮,流火,小儿痞疳症,腿痛,吐血,流痰火遍身走痛,大便下血,疟疾,风湿遍身走痛,发红黑斑点,肿毒,赤白痢,吹乳,虫症,两胁膨胀,药毒。

用法用量每服3-4分,诸疮,槐花汤送下;眼疾,白菊花汤送下;瘫痪,五加皮牛膝汤送下,多服;上焦火,赤眼肿痛,喉闭,口疮,噎食反胃,虚火劳疫,痰饮,一切热病,俱用茶清送下;流火,葡萄汤送下;小儿痞疳症,使君子汤送下;腿痛,牛膝杜仲、破故纸汤送下;男女吐血,水磨京墨送下;流痰火遍身走痛,生牛膝捣汁,黄酒送下,出汗;大便下血,槐花、枯矾煎汤送下;疟疾,雄黄甘草煎汤送下,出汗;风湿遍身走痛,发红黑斑点,肿毒,连须葱白生姜、黄酒煎汤送服;红痢,甘草汤送服;白痢,生姜汤送服;吹乳,通草酒煎服;虫症,山楂石膏煎汤送服;两胁膨胀,烧酒送服;解药毒,用芥菜叶根捣汁冷服,冬天用甘草服可解。

注意忌葱、醋、花、柳。

摘录《良朋汇集》卷三

证类本草》卷十引《经验后方》:独圣丸

药方名称独圣丸

处方川乌头1个。

制法柴灰火烧烟欲尽,取出放地上,盏子合盖良久,为细末,用酒蜡为丸,如大麻子大。

功能主治赤白痢及腹泻肚痛。

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心送下;赤痢,用黄连甘草、黑豆煎汤,放冷吞下;如白痢,用甘草、黑豆煎汤,放冷吞下;如腹泻及肚痛,以水吞下。

注意忌热物。

摘录证类本草》卷十引《经验后方》

外科证治全书》卷四:独圣丸

药方名称独圣丸

处方荆芥(连穗)。

制法上为末,用生地黄自然汁熬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疥疮愈后年年发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茶、酒任下。

注意忌鱼蟹。

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四

普济方》卷三八四:独圣丸

药方名称独圣丸

处方黄连1钱。

功能主治小儿惊眩,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上以水1盏,煎数沸,服下。即省人事。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四

猜你喜欢

  • 调气活血汤

    药方名称调气活血汤处方人参阿胶当归白芍川芎苏梗砂仁广皮茯神旋复花炙甘草桑寄生功能主治调气活血,主妇人受孕后,因跌仆挫闪而致半产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顾氏医径》卷四

  • 降气和血饮

    药方名称降气和血饮处方丁香1钱半,枇杷叶(去毛)1钱半,陈皮1钱半,当归1钱半,木通1钱半,淮膝1钱半,腹皮1钱半,苏子1钱,枳壳1钱,姜黄1钱,甘草3分。功能主治酒伤膈气,喘急痰涎,嗽滓沫。用法用量

  • 疳劳丸

    药方名称疳劳丸处方茶毗处煤7钱,甘草3钱,麝香2分。制法上糊丸。功能主治疳劳初发,咳嗽盗汗黄瘦。用法用量15岁以上,每服7分,空心以黄耆汤送下,日2夜1。摘录《续名家方选》

  • 附虎四斤丸

    药方名称附虎四斤丸处方牛膝1斤(用酒5升,浸透,晒干),乳香5钱,没药5钱,木瓜1斤,天麻1斤,肉苁蓉1斤,附子2两,虎胫骨2两。制法上为末,用前浸药酒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补虚除湿,大壮筋骨

  • 催经散

    药方名称催经散处方凌霄花不以多少。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妇人经脉不行。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酒调下,食前服。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一○引《徐氏胎产方》

  • 溻痒汤

    药方名称溻痒汤处方蛇床子30克 川椒9克白矾9克功能主治杀虫止痒。治妇人防蚀,又名匿疮。用法用量水煎,乘热熏洗患处。摘录《外科医镜》

  • 安气汤

    药方名称安气汤处方人参5分,五味子9分,麦冬1钱,酸枣仁1钱(炒,研),山药1钱,茯苓1钱,阿魏1钱。功能主治弱人肾虚不能纳气,气不归元而喘。用法用量煎成,冲化阿胶服。摘录《简明医彀》卷四

  • 参苏饮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参苏饮药方名称参苏饮处方人参(去芦)、紫苏、茯苓(去皮)、半夏(汤洗七次)、前胡(去苗)、干葛,各一钱半。枳壳(麸炒)、甘草(炙)、陈皮,各一钱。桔梗、木香,各七分。

  • 肺灵药片

    药方名称肺灵药片处方黄芩1两,郁金4钱,丹皮4钱,菊花炭4钱,甘草4钱,贝母4钱,生石膏4钱,白芍8钱(以上8味共研为细粉,过罗),麦冬4钱,解石斛4钱,知母4钱,竹茹4钱,饴糖4钱,生地8钱,蒌仁8

  • 土狗散

    药方名称土狗散处方土狗(一名蝼蛄)制法焙干为末。功能主治治水肿胀满。用法用量用上半节即消上身之水,下半节即消下身之水,左可消左,右可消右。摘录《医宗必读》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