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煎麦散

煎麦散

博济方》卷一:煎麦散

药方名称煎麦散

别名麦煎汤(《圣济总录》卷八十八),麦煎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

处方鳖甲60克(醋煮三五十沸后,净去裙襕,另用好醋煮令香)银州柴胡60克(去苗)大川乌头30克(炮裂,去皮、脐)元参90克干漆30克(炒)干葛30克秦艽60克(去土)人参30克茯苓3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调补营卫。治荣卫不调,夜多盗汗,四肢烦疼,饮食减少,肌瘦面黄。

用法用量每服6克,先用小麦3~7粒,煎汤取150毫升,去麦,再入诸药,同煎至105毫升,食后或临卧时温服。

摘录博济方》卷一

《博济》卷一:煎麦散

药方名称煎麦散

别名麦煎汤、麦煎散

处方鳖甲2两(醋煮30-50沸后,净去裙襕,另用好醋煮令香),银州柴胡2两(去苗),大川乌头1两(炮制去皮脐),元参3两,干漆1两(炒),干葛1两,秦艽2两(去土),人参1两,茯苓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退劳倦,调顺经络。主营卫不调,夜多盗汗,四肢烦疼,饮食进退,肌瘦面黄。

用法用量麦煎汤(《圣济总录》卷八十八)、麦煎散(《三因》卷十)。

摘录《博济》卷一

猜你喜欢

  • 断下散

    《杨氏家藏方》卷七:断下散药方名称断下散处方熟干地黄(洗,焙)、当归(洗,焙)、川芎、赤芍药、黄连(去须)、槐花(炒)、罂粟壳(微炒)各等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久新血痢,日夜无度。脐腹疼痛。用法用

  • 救急膏

    药方名称救急膏处方大黄2两,花粉7钱,牙皂8钱,蓖麻子2两,全蝎7钱,枳壳8钱,生地黄1两,桃仁7钱,白芷8钱,草乌1两,五倍子7钱,莪术1两,羌活8钱,麻黄8钱,肉桂8钱,红大戟8钱,香附7钱,厚朴

  • 菊芎散

    药方名称菊芎散处方薄荷2两,菊花1两,甘草1两,川芎1两,防风7钱,白芷半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暴赤眼。用法用量食后用少许沸汤泡点眼。如伤风,酒调服尤效。摘录《普济方》卷七十四

  • 苍苓白虎汤

    药方名称苍苓白虎汤处方苍术、茯苓、石膏、知母、生甘草。功能主治湿温身重,胸满头疼,妄言多汗,两胫逆冷。用法用量原书云,三仁汤治湿温之轻者,苍苓白虎汤治湿温之重者,当别见证而分治之。摘录《时病论》卷六

  • 化坚二陈丸

    《医宗金鉴》卷六十五:化坚二陈丸药方名称化坚二陈丸处方陈皮半夏(制)各30克茯苓45克僵蚕(炒)60克 川黄连9克甘草(生)9克制法共为细末,荷叶熬汤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眼胞及周身痰核。用法用

  • 龙虎膏

    《圣济总录》卷十九:龙虎膏药方名称龙虎膏处方龙骨2两,虎骨3两(涂酥,焙),当归(切,焙)1两,桂(去粗皮)1两,皂荚半斤(肥者,去子)。制法上为末,先别用好皂荚10挺,以苦酒3升,挼取汁,去滓,入铛

  • 元灵散

    药方名称元灵散处方五灵脂(去砂石)元胡索(炒)莪术(火煨)良姜(炒)当归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急心痛。用法用量每服6克,热醋汤送下。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 楮实煎

    《鸡峰普济方》卷十二:楮实煎药方名称楮实煎处方海桐300克牛膝270克楮实210克枳壳180克木香150克 芍药120克 桂心240克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久患脚膝湿痹,行步

  • 巴豆烟

    药方名称巴豆烟处方巴豆肉(以纸压取油)。功能主治喉闭危急,宜开关者。用法用量用压油之纸作捻子,点灯吹灭,以烟熏鼻中1时。口鼻流涎,其关自开。摘录《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二引《丹溪心法》

  • 寒托里散

    药方名称寒托里散处方黄栝楼3个(去皮取瓤子,炒),忍冬3两(即左缠藤),乳香1两,苏木2两,没药1两半,甘草节(炙)半两(红纹者)。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止痛消肿,初发服之则消散,已成则易溃,既溃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