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断红丸

断红丸

《重订严氏济生方》:断红丸

药方名称断红丸

处方侧柏叶(微炒黄)川续断(酒浸)鹿茸(燎去毛,醋煮)附子(炮,去皮、脐)黄耆(去芦)阿胶(锉,蛤粉炒成珠)当归(去芦,酒浸)各30克白矾(枯)15克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肠风、痔疾已久,脏腑虚寒,便血不止,面色萎黄,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张氏医通》卷十四:断红丸

药方名称断红丸

处方侧柏叶(炒香)川续断(酒炒)各9克鹿茸1具(酥炙)

制法上三味,为细末。醋煮阿胶为丸。

功能主治主虚寒便下血,延久不止,面色淡暗者。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乌梅汤、人参汤、米饮汤任下。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四

方出《丹溪治法心要》卷五,名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卷四:断红丸

药方名称断红丸

处方大黄(煨过)3钱,桃仁3钱(去皮尖),当归半两,槟榔半两,皂角仁5钱,黄柏5钱,荆齐穗5钱,枳壳5钱,猬皮1两(炙),黄连1两,秦艽1两,槐角子1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独在胃与大肠出。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白汤送下。

如鲜血下甚者,加棕榈灰、莲房灰各5钱。

摘录方出《丹溪治法心要》卷五,名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卷四

《济生》卷八:断红丸

药方名称断红丸

别名剪红丸

处方侧柏叶1两(微炒黄),川续断1两(酒浸),鹿茸1两(燎去毛,酒煮),附子1两(炮,去皮脐),黄耆1两(去芦),阿胶1两(锉,蛤粉炒成珠子),当归1两(去芦,酒浸),白矾(枯)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主肠虚,脏腑久虚而肠风痔疾,下血不止,或所下太多,面色萎黄,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剪红丸(《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

摘录《济生》卷八

猜你喜欢

  • 黄丹五倍子水

    《古今名方》:黄丹五倍子水药方名称黄丹五倍子水处方黄丹 枯矾 明矾各12克五倍子百部各15克雄黄白芷白鲜皮硫黄各6克朱砂轻扮各3克蛇床子白附子白风仙花各9克 陈米醋1.5升制法上药分别研末。将陈米醋放

  • 除热汤

    《小儿卫生总微论》卷三:除热汤药方名称除热汤处方白芷根苗苦参各等分制法上为粗散。功能主治主小儿于立夏之后,有病身热者。用法用量用清浆水煎,再入盐少许,以此浴儿。浴毕用凉肌粉粉之。摘录《小儿卫生总微论》

  • 葛根解肌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葛根解肌汤药方名称葛根解肌汤处方葛根(三钱),麻黄(一钱),肉桂、甘草(炙)、黄芩、芍药,各一钱。功能主治治伤寒头疼,发热恶寒,肢体拘急,胸膈烦闷。用法用量上作一服,

  • 红花桃仁汤

    《症因脉治》卷二:红花桃仁汤药方名称红花桃仁汤处方红花桃仁当归尾赤芍药泽兰叶 楂肉 丹皮红曲功能主治治外感吐血,表邪已解,吐血色紫,上焦蓄血,血臌腹胀。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症因脉治》卷二《兰室秘藏》

  • 出虫丸

    药方名称出虫丸处方朱砂1分(细研),麝香1分,牛黄1分,蟾酥半钱,熊胆1分,蜗牛子1分(炒微黄),夜明沙1分(微炒)。制法上为细末,以面糊和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小儿五疳久不愈,羸瘦极甚。用法用量每服

  • 导饮丸

    《儒门事亲》卷十二:导饮丸药方名称导饮丸处方青皮陈皮京三棱(炮)广茂(炮)黄连枳壳(麸炒)各30克大黄黄柏各90克 香附子(炒)黑牵牛各120克制法上药为细末,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气滞水停,两胁

  • 茯苓桂枝汤

    药方名称茯苓桂枝汤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桂(去粗皮)1两,半夏(汤洗7遍,炒干)1两,甘草(炙,锉)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伤寒发汗后,引饮过多,心下悸动。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

  • 赤金丹

    药方名称赤金丹处方苍术2两,雄黄1两,木香1两,炙草5钱,朱砂5钱,血竭5钱,乳香5钱,没药5钱,沉香5钱,麝香1钱,冰片1钱,大金箔30张(为衣)。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外用金箔为衣,阴干

  • 连葛解酲汤

    药方名称连葛解酲汤处方黄连、葛根、滑石、山栀、神曲、青皮、木香。功能主治酒积,腹痛泄泻。用法用量水煎服。加茵陈、泽泻、猪苓、肉桂,分利湿热尤妙。摘录《观聚方要补》卷二引《证治大还》

  • 一服散

    药方名称一服散处方阿胶2片生姜10片 大乌梅2个甘草3克紫苏10叶杏仁7个(去皮、尖)大半夏3个(泡)罂粟壳3个(炙)功能主治治暴嗽。用法用量上药用水250毫升,煎至150毫升,临卧时去渣服。摘录《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