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恒山丸

恒山丸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恒山丸

药方名称恒山丸

处方恒山知母甘草大黄各18克麻黄24克

制法上药五味,研为细末,炼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截疟。治温疟。寒热往来,脉浮大者。

用法用量每服5丸,每日二次,食前服。未见效者,可适当增加用量。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

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九:恒山丸

药方名称恒山丸

处方恒山1两(锉),桃仁60枚(汤浸,去皮尖双仁,别捣为膏),豉1合(炒干)。

制法上为末,以鸡子白生用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山瘴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以桃符汤送下,欲发时又服30丸。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九

《千金》卷十:恒山丸

药方名称恒山丸

处方恒山3两,甘草半两,知母1两,鳖甲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热为疟,或渴或不渴,热气内伤不泄,令人病寒腹中痛,肠中鸣,汗出。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外台》引作“常山丸”。

注意忌生葱、生菜、海藻菘菜、人苋等。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五脏之疟,皆在于经。其主治之用,总以恒山、蜀漆为破的之金鞞;其热在于肝,令人颜色苍苍,又须乌梅鳖甲引以收耗散之阴;热在于脾,令人腹痛肠鸣,又须甘草为引以滋燥竭之土。

摘录《千金》卷十

《圣惠》卷八十四:恒山丸

药方名称恒山丸

处方恒山1两(末),白蜡半两,鸡子1枚。

制法上敲鸡子,去黄用清,与恒山末拌匀;于瓷碗中熔蜡,都拌和,以绵幕碗口,坐甑中蒸3遍,取出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疟疾。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饮送下。当吐即愈。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千金》卷十一:恒山丸

药方名称恒山丸

处方恒山1两半,蜀漆1两半,白薇1两半,桂心1两半,鮀甲1两半,白术1两半,附子1两半,鳖甲1两半,(庶虫)虫1两半,贝齿1两半,蜚虻6铢。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胁下邪气积聚,往来寒热如温疟。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米汁送服,1日3次。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沉寒固结,虽用恒山、蜀漆、二甲、(庶虫)、虻、贝齿削坚破瘀之剂,不得附、桂辛温,无以动之;白薇功专开泄(日玉)气,力除寒热洗洗,发作有时;白术生能逐湿散血,并助诸药破积之力也。

摘录《千金》卷十一

《圣惠》卷五十二:恒山丸

药方名称恒山丸

别名常山

处方恒山1两(锉),甘草半两(炎微赤,锉),知母1两,豉1合,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麝香1分(细研)。

制法上为末,入麝香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气内伤不泄所致脾疟,肠中热痛,外寒,肠中鸣,转汗出。

用法用量常山丸(《普济方》卷一九八引《经效济世方》)。

摘录《圣惠》卷五十二

《圣惠》卷五十二:恒山丸

药方名称恒山丸

处方恒山半两,野狸头骨1分,虎头骨1分,猢狲头骨1分,天灵盖1分,绿豆(末)3分,臭黄1分(细研),安息香2分,朱砂1分(细研),雌黄1分(细研),砒霜3分,乳香1分,阿魏1分,白芥子2分。

制法上药并生为末,用软饭和捣三二百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寒疟,阳虚阴盛,内外俱寒,四肢颤掉。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幼幼新书》引作“常山丸”。

注意有娠妇人及小儿不得服。忌食热物。

摘录《圣惠》卷五十二

《圣惠》卷五十二:恒山丸

药方名称恒山丸

处方恒山1两半,白蜜1合,鸡子白2枚。

制法上件药相和于铫子内,以慢火熬令可丸,即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以粥饮送下,晚食前再服,过时不发,任自吃食。

摘录《圣惠》卷五十二

《圣惠》卷八十四:恒山丸

药方名称恒山丸

处方恒山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麝香半两(钱)(细研)。

制法上为末,研入麝香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疟疾,发时壮热憎寒,面色青黄,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临发前以暖水送下2丸,3岁以下即服1丸。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千金》卷十:恒山丸

药方名称恒山丸

别名祛邪丸、麻黄

处方恒山18铢,知母18铢,甘草18铢,大黄18铢,麻黄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痎疟;瘅疟。

用法用量祛邪丸(《活人书》卷十七)、麻黄丸(《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摘录《千金》卷十

医心方》卷十四引《深师方》:恒山丸

药方名称恒山丸

处方大黄1两(一方2两),附子1两(炮),恒山3两,龙骨1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疟。

用法用量平旦服7丸,未发中间复服7丸,临发服7丸。若不断,至后日复发,更服如此法。

摘录医心方》卷十四引《深师方》

猜你喜欢

  • 四物五子丸

    药方名称四物五子丸处方当归(去芦,酒浸)川芎热地黄(酒蒸,焙)白芍药覆盆子(酒浸)枸杞子地肤子菟丝子(酒淘净,浸蒸,别研)车前子(酒蒸)上药分两,以虚实斟酌。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

  • 五神汤

    《辨证录》卷十三:五神汤药方名称五神汤处方茯苓30克车前子30克金银花90克牛膝15克 紫花地丁30克功能主治治多骨痈。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十三《惠直堂经验方》:五神汤药方名称五神汤处方荆

  • 神应散

    《杂类名方》:神应散药方名称神应散处方川芎防风升麻细辛茯苓白芷香附子荜茇甘松各等分石膏三倍量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祛风止痛,牢牙。治牙疼。用法用量每晚临卧刷净牙,以指蘸搽,觉热麻时漱去。可常用。摘录《

  • 加减阴疸汤

    药方名称加减阴疸汤处方人参2钱,软柴胡1钱,白芍(酒炒)8分,炙甘草8分,干姜1钱,法夏1钱,西党参(姜汁炒)3钱。功能主治产后疸症,汗黄、眼黄,便黄如金汁者。用法用量阳亏者,加桂、附;阴虚者,加归身

  • 铁粉丸

    《太平圣惠方》卷十七:铁粉丸药方名称铁粉丸处方铁粉15克(细研)牛黄15克(细研)金箔3~7片(细研)银箔3~7片(细研)麝香7.5克(细研)远志15克(去心)马牙消22克(细研)白僵蚕7.5克(微炒

  • 防风芍药甘草汤

    药方名称防风芍药甘草汤处方防风、芍药、甘草。制法上锉。功能主治解痘毒。主小儿痘疮出迟,以身侧出不快,属足少阳经者。用法用量《医学入门》本方用量:防风、芍药、甘草三药各等分。摘录《保婴撮要》卷十七

  • 不醉方

    药方名称不醉方处方绿豆、小豆、葛根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令人不醉。主用法用量当未饮酒之前,用冷水调1匙或2匙服之。摘录《济阳纲目》卷十一

  • 麻黄宣肺散

    药方名称麻黄宣肺散别名麻黄宣肺酒处方麻黄3两,麻黄根3两。功能主治酒皶鼻。用法用量麻黄宣肺酒(《金鉴》卷六十五)。摘录《外科大成》卷三

  • 苁蓉木瓜煎丸

    药方名称苁蓉木瓜煎丸处方肉苁蓉(以酒浸净,刮去皴皮及沙石,细切,焙干,捣罗为末)500克牛膝(去苗,酒浸,锉,焙干,捣罗为末)240克菟丝子(甜滑者,以水淘去浮者)135克(酒浸三五日,以软烂为度,沙

  • 催生柞木饮

    药方名称催生柞木饮别名催生柞木叶饮、催生柞木饮子、柞木饮、催生神柞散、柞木饮子、催生神柞饮处方大柞木枝1大握(长1尺,洗净),大甘草5寸(并寸折)。功能主治妇人难产。妇人横产倒生,死胎在腹,胀烂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