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固本健阳丹

固本健阳丹

万病回春》卷六:固本健阳丹

药方名称固本健阳丹

处方菟丝子(酒煮)45克 白茯苓(去皮、木)山药(酒蒸)牛膝(去芦,酒洗)杜仲(酒洗,去皮,酥炙)当归身(酒洗)肉苁蓉(酒浸)五味子(去梗)益智仁(盐水炒)各30克 嫩鹿茸(酥炙)熟地(酒蒸)山茱萸(酒蒸,去核)各90克 川巴戟(酒浸,去心)60克续断(酒浸)远志(制)蛇床子(炒,去壳)各45克人参60克枸杞子9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精血清冷或禀赋薄弱;间有壮盛者,亦是房劳过甚,以致肾水欠旺,不能直射子宫,故令无子者。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盐汤或酒送下,临卧再进一服。若妇人月候已尽,此是种子期也,一日服三也无妨。

如精不固,加龙骨牡蛎(火煅,盐酒淬三五次)各36克,更加鹿茸15克。

摘录万病回春》卷六

《回春》卷六:固本健阳丹

药方名称固本健阳丹

别名固本健阳种子丹

处方菟丝子(酒煮)1两半,白茯神(去皮木)1两,山药(酒蒸)1两,牛膝(去芦,酒洗)1两,杜仲(酒洗,去皮,酥炙)1两,当归身(酒洗)1两,肉苁蓉(酒浸)1两,五味子(去梗)1两,益智仁(盐水炒)1两,嫩鹿茸(酥炙)1两,熟地(酒蒸)3两,山茱萸(酒蒸,去核)3两,川巴戟(酒浸,去心)2两,续断(酒浸)1两半,远志(制)1两半,蛇床子(炒,去壳)1两半,人参2两,枸杞子3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培养元神,坚固精血,暖肾壮阳。主无子。多是精血清冷,或禀赋薄弱;间有壮盛者,亦是房劳过甚,以致肾水欠旺,不能直射子宫所致。

用法用量固本健阳种子丹(《医学正印》卷上)。

如精不固,加龙骨牡蛎(火煅,盐酒淬3-5次)各1两2钱,鹿茸5钱。

临床应用不育证:刘小亭公,年四十无子嗣,阳事痿弱,精如水冷,两寸脉洪,两尺脉沉微无力。此真元衰惫,乃斫丧过度所致也。以固本健阳丹加人参附子枸杞子覆盆子各二两,制一料服尽。觉下元温暖如前,又制一料,服至半料乃止。果孕,生一子。后传之于刘伯亭、刘敏庵俱服之,皆生子。

摘录《回春》卷六

猜你喜欢

  • 八味生脉汤

    药方名称八味生脉汤处方熟地5钱,人参1-2钱或5-7钱,麦冬2钱,山药1钱5分,山萸肉1钱5分,丹皮1钱,茯苓1钱,肉桂5分,泽泻5分,五味子5分,川附子5分。功能主治中风半身不遂。用法用量水2钟,煎

  • 治肿饮

    药方名称治肿饮处方灯草1把(先将水1升,煎至500毫升)萝卜子30克(微炒)砂仁6克(微炒)功能主治治水肿。用法用量将二味研末,倾入灯草汤内,略滚即入茶壶内,慢慢吃下。吃尽不见效,如前再煎一服。俟腹响

  • 第一和剂汤

    药方名称第一和剂汤处方附子1钱,白术1钱,黄耆1钱,芍药1钱,当归5分,干姜5分,芎?5分,茯苓5分,桂枝1分,甘草1分。功能主治妊孕苦心下迫者。用法用量上以水2合半,煮取1合半服。摘录《产论》

  • 莲心清火汤

    药方名称莲心清火汤处方玄参5钱,生地5钱,丹参3钱,山药1两,芡实1两,莲子心2钱,麦冬1两,北五味5分,天冬1钱。功能主治心气素虚,心包之火大动之,梦遗,阳痿不振,易举易泄,日日梦遗,后且不必梦亦遗

  • 天门冬丸

    《太平圣惠方》卷十四:天门冬丸药方名称天门冬丸处方天门冬45克(去心,焙)大麻仁30克(锉,研如膏)桔梗30克(去芦头)川升麻15克 贝母22.5克(煨令微黄)五味子22.5克款冬花22.5克紫菀22

  • 黑锡散

    药方名称黑锡散处方黑锡1斤(熔成汁,入桑柴白灰10两同炒,令锡尽为度,又入青盐4两,再炒少时,候冷为末,瓷瓶内封,地下埋5日,取出入下项药),升麻1两,细辛1两,诃子4两。制法上炒令黑色,同前后药末一

  • 潜阳熄风汤

    药方名称潜阳熄风汤处方生熟地各15克当归9克何首乌9克 紫贝齿30克磁石15克 生龙骨生牡蛎各15克 代赭石15克珍珠母30克白芍9克功能主治潜阳熄风,养血和营。治风燥日久,伤阴耗血,内风不熄所致的泛

  • 地黄阿胶散

    药方名称地黄阿胶散处方地黄汁6合,牛皮胶1两(细研),生姜1块如大拇指(捶碎)。功能主治肺损,吐血不止。用法用量上先以2味子铜器中煎10数沸,次下牛皮胶,煎令消,滤去生姜,分作2服。或微利一行,不妨。

  • 第二退水饼

    药方名称第二退水饼处方甘遂、大戟。制法上为末,入面打水调为饼,如棋子大,火煨熟。功能主治水肿病,服第一退水丸未效者。用法用量每服1饼,五更淡茶汤嚼下。摘录《三因》卷十四

  • 鸡蛋三七粉

    药方名称鸡蛋三七粉处方鸡蛋1个(打开),三七粉3克,藕汁1小杯(10毫升),陈酒半小杯(5毫升)。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咳血数例,一般服药2~3次获治愈。用法用量共隔水炖熟食。摘录《外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