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厚朴麻黄汤

厚朴麻黄汤

金匮要略》卷上:厚朴麻黄汤

药方名称厚朴麻黄汤

别名厚朴石膏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处方厚朴9克麻黄12克石膏9克杏仁10克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6克小麦30克五味子6克

功能主治治咳而脉浮者。

用法用量上九味,以水1.2升,先煮小麦熟,去滓,纳诸药,煎取700毫升,温服100毫升,一日三次。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金匮》卷上:厚朴麻黄汤

药方名称厚朴麻黄汤

别名厚朴石膏

处方厚朴5两,麻黄4两,石膏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2两,细辛2两,小麦1升,五味子半升。

功能主治咳而脉浮。咳而大逆,上气胸满,喉中不利,如水鸡声,其脉浮者。

用法用量厚朴石膏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各家论述1.《医门法津》:若咳而其脉亦浮,则外邪居多,全以外散为主,用法即于小青龙汤中去桂枝、芍药、甘草,加厚朴石膏小麦,仍从肺病起见。以故桂枝之热,芍药之收,甘草之缓,概示不用,而加厚朴以下气,石膏以清热,小麦引入胃中,助其升发之气,一举而表解脉和,于以置力于本病,然后破竹之势可成耳。一经裁酌,直若使小青龙载肺病腾空而去。

2.《沈注金匮要略》:此以脉之浮沉而分肺之营卫受病也。咳而脉浮,风邪在卫,即肺胀之类,其病尚浅,当使邪从表出。故以厚朴杏仁下泄胸中气实,麻黄开腠驱邪、石膏以清风化之热,辛、半、干姜兼驱客寒而涤痰饮,五味收肺之热,小麦以调脾胃也。

3.《古方选注》:厚朴麻黄汤,大、小青龙之变方也。咳而上气作声,脉浮者,是属外邪鼓动下焦之水气上逆,与桂枝、芍药、甘草和营卫无涉。故加厚朴以降胃气上逆,小麦以降心气来乘,麻、杏、石膏仍从肺经泄热存阴,细辛半夏深入阴分,祛散水寒,干姜、五味摄太阳而监制其逆,一举而泄热下气,散邪固本之功皆备,则肺经清肃之令自行,何患咳逆上气作声有不宁谧者耶?

临床应用咳嗽:朱某,病患咳嗽,恶寒头疼,胸满气急,口燥烦渴、尿短色黄,脉浮而小弱。以《金匮》厚朴麻黄汤服药三剂,喘满得平,外邪解,烦渴止。再二剂,诸恙如失。

摘录《金匮》卷上

猜你喜欢

  • 四黄散

    药方名称四黄散处方大黄末15克黄柏末15克雄黄末15克硫黄末15克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治发际疮(毛囊炎),疖肿,脓疱疮。用法用量麻油调搽。摘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 三阴煎

    药方名称三阴煎处方当归6~9克 熟地9~15克 炙甘草3克 芍药(酒炒)6克 枣仁6克人参适量功能主治补肝脾,养气血,益阴精。治肝脾虚损,精血不足,神疲乏力,头昏目眩,面色萎黄,夜寐少安,及营虚失血,

  • 加味四柱散

    药方名称加味四柱散处方人参(去芦)1两,白茯苓(去皮)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木香(湿纸包,煨过)半两,诃子(湿纸包,炮,取皮用)半两。制法上锉散。功能主治脏腑虚怯,本气衰弱,脾胃不快,不进饮食

  • 白虎葛根汤

    药方名称白虎葛根汤处方知母、石膏、葛根、白芷。功能主治阳明里热头痛,有汗发热,脉洪而数,烦渴引水。用法用量若带太阳表邪,加羌活、防风、川芎;症兼少阳者,加柴胡,川芎;小便黄赤,加木通、滑石;大便不通,

  • 甘硼水

    药方名称甘硼水处方硼砂半斤,炉甘石半斤。制法加水10倍煎,滤净去滓,候冷,贮玻璃瓶内。功能主治去腐消炎。主用法用量用消毒药棉蘸洗伤口。摘录《实用正骨学》

  • 三肉臛

    药方名称三肉臛处方龟肉6O克(洗,切)羊肉90克(洗,切)獐肉90克(洗,切)功能主治治产后乳汁不下。用法用量上药用水不拘多少,加人五味煮为臛食之。摘录《寿亲养老新书》卷四

  • 当归芍药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当归芍药汤药方名称当归芍药汤处方当归9克 芍药人参桂心生姜甘草各6克大枣10枚 干地黄6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主产后虚损,不思饮食。用法用量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

  • 肠红丸

    药方名称肠红丸处方黄连1两,百草霜1两,乌梅1两。制法先将乌梅蒸烂去核,加余药打和焙干,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痔疮,便血。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温开水送下。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上

  • 侧子丸

    《圣济总录》卷十八:侧子丸药方名称侧子丸处方侧子(炮裂,去皮脐)1两3分,白芷(微炒)1两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1分,天麻(酒浸,切,焙)1两1分,龙骨1两1分,防风(去叉、制)1两1分,蔓荆

  • 痘疮完善丹

    药方名称痘疮完善丹处方煨石膏4两,赤石脂2两,漂滑石3两,铅粉2两,真粉3两。制法共为末,研匀。功能主治收湿结痂。主痘疮破烂无皮。用法用量掺之。摘录《疡科遗编》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