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归脾汤

加味归脾汤

保婴撮要》卷十三:加味归脾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脾汤

处方人参黄耆(炒)茯神(去木)各60克甘草(炒)白术(炒)各30克木香1.5克远志(去心)酸枣仁龙眼当归牡丹皮山栀(炒)各3克

功能主治治小儿因乳母忧思郁怒,胸胁作痛,或肝脾经分患疮疡;或寒热惊悸无寐,或便血盗汗,疮口不敛。

用法用量上药水煎,乳母服,儿亦服之。

摘录保婴撮要》卷十三

《医宗必读》卷八:加味归脾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脾汤

处方人参黄耆白术当归茯苓酸枣仁各4.5克远志肉2.4克木香甘草<炙)各1.5克龙眼肉6克大枣2枚煨姜3片 菖蒲2.4克 桂心1.5克

功能主治补益心脾。治心虚悸动而痛。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食后服。

摘录《医宗必读》卷八

正体类要》卷下:加味归脾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脾汤

处方当归3克,茯苓3克,白术3克,炙黄芪3克,龙眼肉3克,远志3克,炒酸枣仁3克,木香1.5克,炙甘草0.9克,人参3克,柴胡2克,山栀2克。

功能主治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兼清肝热。主气血虚弱,心脾郁结。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正体类要》卷下

《金鉴》卷四十八:加味归脾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脾汤

处方归脾汤加朱砂龙齿

功能主治妇人产后,忧愁思虑伤心脾,惊悸恍惚者。

摘录《金鉴》卷四十八

正体类要》卷下:加味归脾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脾汤

处方归脾汤加柴胡、山栀。

功能主治妇人血虚,心脾郁结,经闭发热,产门不闭,及乳岩初起;脾经血虚发热;因肝脾二脏郁怒,气血亏损者,伴有内热,夜热,五心发热,肢体倦瘦,月经不调。

摘录正体类要》卷下

口齿类要》:加味归脾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脾汤

处方归脾汤加柴胡、丹皮、山栀。

功能主治思虑动脾火,元气损伤,体倦发热,饮食不思,失血牙痛,思虑之过,血伤火动,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口齿类要

重订通俗伤寒论》:加味归脾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脾汤

处方党参3钱,炙黄耆3钱,生晒术3钱,茯神3钱,归身3钱,枣仁2钱,远志2钱,阿胶1钱,焦山栀1钱,丹皮1钱,清炙草5分,广木香5分,龙眼肉5枚。

功能主治补脾养阴。主夹血伤寒后期,出血已止,阴液亏虚者。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医部全录》卷三九九引《薛氏医案》:加味归脾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脾汤

处方白术(炒)1钱,人参1钱,茯苓1钱,柴胡5分,川芎5分,山栀(炒)5分,芍药(炒)5分,甘草(炒)5分,熟地黄8两,当归8两。

功能主治内消乳岩。主妇人乳岩初起。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部全录》卷三九九引《薛氏医案

疫疹一得》卷下:加味归脾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脾汤

处方人参1钱,黄耆1钱半(炒),白术1钱(炒),茯神3钱,枣仁2钱(炒),远志1钱半(炒),甘草5分,当归1钱半,麻黄根2钱,牡蛎3钱,红枣3枚,浮麦3钱。

功能主治自汗,盗汗。

摘录疫疹一得》卷下

《盘珠集》卷上:加味归脾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脾汤

处方人参白术(炒)、茯神(去皮木)、当归(去尾)、枣仁(去壳,炒)、莲肉(去心)、黄耆(蜜炙)、远志木香

功能主治子肿,血少气滞者。

用法用量远志辛散而上升,不宜多用,四五分足矣。

摘录《盘珠集》卷上

《一盘珠》卷五:加味归脾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脾汤

处方人参黄耆当归白术、枣仁、志肉、茯神甘草、川郁金香附木香牛膝

功能主治脱疽脾虚,兼郁火下注,饮食减少。

摘录《一盘珠》卷五

《叶氏女科》卷二:加味归脾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脾汤

处方人参2钱,黄耆2钱,白术(蜜炙)2钱,茯苓2钱,枣仁2钱,远志(制)1钱,当归1钱,柴胡8分,山栀仁8分,枳壳(麸炒)8分,木香(不见火)5分,炙甘草5分。

功能主治子悬。妊娠4-5月,因脾郁而致胎气不和,逆上心胸,胀满疼痛不安者。

用法用量龙眼肉7枚,水2钟,煎7分,空腹服。

摘录《叶氏女科》卷二

《金鉴》卷四十九:加味归脾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脾汤

处方归脾汤加伏龙肝

功能主治妇人心、脾伤损,每交接辄出血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四十九

保婴撮要》卷三:加味归脾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脾汤

处方人参1钱,黄耆1钱,茯神(去木)1钱,甘草1钱,白术(炒)1钱,木香5分,远志(去心)1钱,酸枣仁1钱,龙眼肉1钱,当归1钱,牡丹皮1钱,山栀(炒)1钱。

功能主治乳母忧思伤脾,以致小儿血虚发热,腹痛发抽,怔忡失眠,自汗盗汗,口舌生疮;及妊娠吐衄;因乳母郁怒积热,婴儿腹痛发搐者;小儿因乳母忧思郁怒,胸胁作痛,或肝脾经分患疮疡之证,或寒热惊悸无寐,或便血盗汗,口疮不敛。

用法用量水煎服。婴儿为患者,令子母俱服之。

临床应用1.内钓:一小儿因乳母怀抱郁结,腹痛发搐,久而不愈,用加味归脾汤加漏芦,母子并服渐愈。

2.胁痈:一小儿4岁,胁间漫肿1块,甚痛,色如故,服流气败毒等药,加寒热作呕,食少作泻,此禀肝脾气滞之症,元气复伤而甚耳。乃择乳母气血壮盛者,与加味归脾汤、加味逍遥散服之,儿饮其乳半载而消。

摘录保婴撮要》卷三

《金鉴》卷四十九:加味归脾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脾汤

处方归脾汤加辰砂、琥珀末。

功能主治妇人七情内伤,心脾亏损,神无所护,致夜梦鬼交,独笑独悲。

用法用量上将归脾汤水煎,调辰砂、斛珀末服之。

摘录《金鉴》卷四十九

猜你喜欢

  • 六神辅圣丸

    药方名称六神辅圣丸处方草乌1斤(白嫩者佳),麻油1斤,甘草半斤,荆芥4两,羌活4两,紫苏4两,风藤4两。制法用无灰酒煮1昼夜,另用一锅煎滚汁浸之,挤去乌皮,将草乌捣烂为丸。功能主治疙瘩,冷风痒风,麻痹

  • 黄氏响声丸

    药方名称黄氏响声丸处方薄荷、浙贝母、连翘、蝉蜕、胖大海、酒大黄、川芎、儿茶、桔梗、诃子肉、甘草、薄荷脑性状为糖衣或炭衣浓缩丸,除去包衣后显褐色或棕褐色;味苦、清凉。炮制上十二味,除薄荷脑外,取大黄、川

  • 灵宝妙应丹

    药方名称灵宝妙应丹处方当门子9钱,火消6钱,大梅片9钱,西黄3钱,腰黄1两8钱,荜拨3钱,擘砂3两,硼砂1两8钱。制法上为细末。以小口瓷瓶收藏,勿令泄气。功能主治一切痧证,霍乱吐泻,吊脚转筋,牙关紧闭

  • 垂云膏

    药方名称垂云膏处方乱发1两,黄丹6两,绯绢方1尺2寸(烧灰),松脂2两,丁香末半两,蜡1两,盐1两,柴胡1两(去苗),黄耆1两,乳香半两(细研),莨菪子2两,清麻油1斤,驴耳塞半两,曲头棘针50枚。制

  • 柴芍六君丸

    药方名称柴芍六君丸处方香砂六君丸加柴胡1两5钱,白芍1两5钱。功能主治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水谷不化,呕吐吞酸,便溏泄泻,肚腹疼痛。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福州方)

  • 瓠子汤

    药方名称瓠子汤处方羊肉1脚子(卸成事件),草果5个。功能主治利水道。主消渴。用法用量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用瓠子6个,去瓤皮,切掠,熟羊肉切片,生姜汁半合,白面2两,作面丝同炒,葱、盐、醋调和。摘录《饮

  • 四味当归汤

    药方名称四味当归汤处方当归桂心干姜各9克甘草6克(炙)功能主治治虚寒腹痛。用法用量上切。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痛甚者,加黄耆、芍药。注意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葱。摘录《外台

  • 扁鹊陷冰丸

    药方名称扁鹊陷冰丸处方雄黄1两,真丹砂(别研)1两,矾石(熬)1两(将生矾石3两半烧之),鬼臼1两半,蜈蚣1枚(赤足者,小炙),斑蝥(去翅足)7枚,龙胆7枚,附子(炮)7枚,藜芦7分(炙),杏仁40枚

  • 白术茯苓散

    《广嗣纪要》卷九:白术茯苓散药方名称白术茯苓散处方白术2两,白茯苓2两,防己3两,木瓜3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妊娠7-8月后,两脚肿甚者。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沸汤调下,日3次。肿消止药。摘录《广

  • 乌梅汤

    药方名称乌梅汤处方白梅(二十九枚)檀香(三两)甘草(四两) 盐(五两)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中热,五心烦燥,霍乱呕吐,口干烦渴,津液不通。用法用量每服二钱,入生姜五片,青竹叶七片,粳米百粒,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