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减清脾饮

加减清脾饮

医宗金鉴》卷五十三:加减清脾饮

药方名称加减清脾饮

处方柴胡黄芩半夏(姜制)甘草(炙)厚朴(姜制)青皮(醋炒)槟榔茯苓草果人参白术(土炒)橘红苍术(炒)

功能主治治小儿疟疾,兼有痰饮者。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三

方症会要》卷二:加减清脾饮

药方名称加减清脾饮

处方白术1钱,茯苓1钱,半夏1钱,柴胡1钱,知母7分,青皮7分,陈皮7分,黄芩7分,厚朴4分,草果4分,甘草

功能主治疟疾先寒后热者。

用法用量方中甘草用量原缺。

凡治瘅疟用此方去厚朴,加石膏1钱5分。

摘录方症会要》卷二

《镐京直指》:加减清脾饮

药方名称加减清脾饮

处方柴胡1钱5分,川朴1钱,秦艽1钱5分,青蒿6分,姜夏2钱,草果仁1钱5分,灵仙1钱5分,青皮1钱,赤苓3钱,通草1钱,老姜2片。

功能主治夏秋感受风湿而为暑疟,午后微寒而热,或1日轻而1日重,其寒热界限模糊者。

摘录《镐京直指》

《金鉴》卷五十三:加减清脾饮

药方名称加减清脾饮

处方柴胡黄芩半夏(姜制)、甘草(炙)、厚朴(姜制)、青皮(醋炒)、槟榔茯苓草果人参白术(土炒)、橘红、南苍术(炒)。

功能主治小儿疟疾,兼有痰饮,呕逆,面黄目肿,胸膈膨胀。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三

猜你喜欢

  • 狐牙散

    药方名称狐牙散处方大螳螂1个,白矾1块。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痔。用法用量以生麻油调涂之。摘录《鸡峰》卷十七

  • 洞庭汤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五:洞庭汤药方名称洞庭汤处方橘子500克(和皮称)甘草生姜盐各120克制法上药四味,一处捣烂,作饼子,火上焙干,为细末。功能主治理气健脾,温中和胃。主过食生冷,脾胃气滞,胸脘痞闷,

  • 枳梗汤

    药方名称枳梗汤处方枳壳桔梗甘草各等分功能主治治结胸痞气及胸满不利,烦闷欲死。用法用量水煎,温服。表热或寒热往来,加柴胡、黄芩;内热,加黄连;痰喘,加瓜蒌仁;口燥,去半夏,加天花粉。摘录《医学入门》卷四

  • 凉水丹

    药方名称凉水丹处方陈石灰、白麦面各等分。制法蒸热为丸。功能主治倒饱嘈杂,心胃疼痛,痰火症。用法用量大人每服3钱,小儿1钱5分,凉水送下。摘录《良朋汇集》卷一

  • 安然汤

    药方名称安然汤处方白豆蔻1钱,苏子1钱,藿香1钱,胆星8分,陈皮8分。功能主治吐清痰者。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服,不拘时候。摘录《玉案》卷六

  • 鹤膝风药酒

    药方名称鹤膝风药酒处方当归、赤芍、川芎、白芷、防风、牛膝、木瓜、苡仁、羌活、厚朴、苍术、陈皮、荆芥、土茯苓、熟地、升麻、甘草、桑寄生、石楠藤、白蒺藜。制法上锉,布袋盛之,以好酒10斤放坛内,纳药其中,

  • 解毒乌龙膏

    药方名称解毒乌龙膏处方木鳖子(去壳)2两,半夏2两,小粉4两,草乌5钱。制法上于铁勺内慢火焙至黑色为度,研细。功能主治诸毒高肿焮痛,赤晕不消。用法用量以新汲水调搽,1日1换。摘录《仙拈集》卷四

  • 大枣杏仁丸

    药方名称大枣杏仁丸别名大枣葶苈丸处方大枣40枚(饭蒸,剥去皮核),葶苈子5两(取苦者,熬令紫色),杏仁3两(熬令黄色)(1方加萤火虫粪)。制法上3味,先捣葶苈子一万杵,泻出之;乃捣杏仁300杵讫,总和

  • 乳核饮

    药方名称乳核饮处方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青皮9克,丹参9克,三棱9克,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花蛇舌草15克,夏枯草30克,黄芪15克。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痰散结。

  • 柴胡加细辛汤

    药方名称柴胡加细辛汤处方柴胡(去头芦,削去黄薄皮少许,拭净,锉碎)1两,黄芩(取中空者,用流水润透,蒸半炷香,晒干,锉碎)7钱,人参(饭上蒸熟)3钱,甘草(去头尾,酒润,炙令黄色,锉碎)4钱,生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