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九痛丸

九痛丸

《金蹑要略》卷上:九痛丸

药方名称九痛丸

别名附子丸(《外台秘要》卷七)。

处方附子42克(炮)生狼牙14克(炙香)巴豆14克(去皮、心,熬,研如脂)人参干姜吴茱萸各14克

制法上药六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感受秽恶不正之气,腹部胀痛,日不能言;或多年积冷,寒气攻冲。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体强者初服3丸,日服三次,弱者服2丸,用酒或温开水送下。

摘录《金蹑要略》卷上

疡科纲要》卷下:九痛丸

药方名称九痛丸

处方白川椒1两,公丁香1两,高良姜1两,广木香1两,明腰黄1两,江子仁(即巴豆,拣取白仁,压净油质)1两,五灵脂8钱,西藏红花6钱。

制法上药各为极细末,用汾酒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宿年九种胃痛,如刀如锥。

用法用量每服7厘,温汾酒1杯吞服,泄1-2次,饮冷粥汤1-2口即止。不可蜜丸。定痛极验,重者不过3服;有年久恙,可铲根株。

摘录疡科纲要》卷下

《金匮》卷上:九痛丸

药方名称九痛丸

别名附子

处方附子3两(炮),生狼牙1两(炙香),巴豆1两(去皮心,熬,研如脂),人参1两,干姜1两,吴茱萸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九种心痛,兼治卒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并冷冲上气,落马坠车血疾等。

用法用量附子丸(《外台》卷七引《经心录》)。《外台》引《必效方》:疗九种心痛。一,虫心痛;二,注心痛;三,气心痛;四,悸心痛;五,食心痛;六,饮心痛;七,冷心痛;八,热心痛;九,去来心痛。方中生狼牙,《千金》作“生狼毒”。

注意猪肉芦笋

各家论述1.《法律》:仲景于胸痹证后,附九痛丸,治九种心痛,以其久着之邪,不同暴病,故药则加峻,而汤改为丸,取缓攻不取急荡也。九种心痛,乃久客之剧证,即肾水乘心,脚气攻心之别名也。痛久血瘀,阴邪团结,温散药中,加生狼牙、巴豆吴茱萸驱之,使从阴窍而出。以其邪据胸中,结成坚垒,非捣其巢,邪终不去耳。

2.《金匮要略直解》:心痛虽分九种,不外积聚、痰饮、结血、虫注、寒冷而成。附子巴豆,散寒冷而破坚积;狼牙、茱萸,杀虫注而除痰饮;干姜人参,理中气而和胃脘,相将治九种之心痛;巴豆除邪杀鬼,故治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冷气上冲,皆宜于辛热,辛热能行血破血,落马坠车,血凝血积者,故并宜之。

摘录《金匮》卷上

猜你喜欢

  • 练花粉

    药方名称练花粉处方川芎1两,藁本1两,练花1两,丁香2两,英粉半升。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固阳气,御风寒雾湿,止痱子、风疹瘙痒。主用法用量粉身以止汗。摘录《鸡峰》卷四

  • 锡类散

    药方名称锡类散处方西牛黄0.06克冰片0,09克 真珠0.09克人指甲0.15克(男病用女,女病用男)象牙屑0.9克(焙)青黛1.8克(去灰脚,净)壁钱20个(焙,土壁砖上者可用,木板上者不可用)功能

  • 立止牙疼药

    药方名称立止牙疼药处方蟾酥、细辛、荜茇、食盐各等分。制法用蟾酥糊为小丸。功能主治牙疼。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呼和浩特方)

  • 桂术加葱汤

    药方名称桂术加葱汤处方白术5钱,肉桂1钱,葱1条。功能主治各月伤寒,5-6日腹痛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而烦。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一

  • 加味活血消痈汤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加味活血消痈汤药方名称加味活血消痈汤处方夏枯草9克,紫草9克,丹皮9克,红花9克,桃仁9克,泽兰叶9克,三棱9克,莪术9克,赤芍12克,白芍12克,木通6克,小茴香6克。功能主治

  • 贺兰先生解毒丸

    药方名称贺兰先生解毒丸别名保命丹、化毒丹处方贯仲3两,茯苓3两,黄药子3两,篮根3两,干葛3两,地黄3两,雄大豆3两,甘草3两,滑石3两,缩砂仁3两,阴地厥3两,薄荷3两(好者用),土马鬃1两,绿豆粉

  • 丹白生母汤

    药方名称丹白生母汤处方白芍1两,生地1两,丹皮5钱,知母1钱。功能主治风消。脾肺燥热,肌肉消瘦,四肢如削,皮肤飞屑,口渴饮水。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六

  • 加味治浊固本汤

    药方名称加味治浊固本汤处方萆 15克,菟丝子15克,益智仁10克,石菖蒲5克,芡实30克,莲须30克,白鸡冠花30克。功能主治健脾固肾。主脾肾气虚。(乳糜尿)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张

  • 定嗽散

    药方名称定嗽散处方汉防己半两,白茯苓1两,紫菀1两,款冬花1两,桔梗1两,桑白皮1两,紫苏茎叶1两,杏仁1两,贝母1两,甜葶苈1两半,甘草1两半,人参半两。制法上焙干为末。功能主治十五种嗽,上气不顺,

  • 附桂紫金膏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附桂紫金膏药方名称附桂紫金膏处方当归1两,胡椒1两,川牛膝1两,侧柏(生)1两,灵仙1两,柳枝1两,槐枝1两,艾把1两,木鳖子1两,官桂1两,川附片1两,木瓜1两,干姜1两,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