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黑皮跌打

黑皮跌打

《中药大辞典》:黑皮跌打

药材名称黑皮跌打

拼音Hēi Pí Diē Dǎ

别名通气香、大力丸、埋罕(傣名)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为番荔枝科植物风藤。全年可采。

原形态风藤,又名:多花瓜馥木

木质大藤本,长达8米,枝条灰黑色。叶近革质,长圆状披针形,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长6~17厘米,宽2~7厘米,上面无毛,下面被微柔毛;叶柄长8~15毫米,花小,3~7朵集成密伞花序,广布于小枝上,与叶对生或腋外生,被黄色柔毛;萼片3,被柔毛;花瓣6,2轮,均被黄褐色短柔毛。果球形,直径1.5厘米,被黄色短柔毛;果柄柔弱,长达2.5厘米。种子红褐色,光滑,扁平,椭圆形。

生境分部生于山谷、河边、路旁潮湿的地方。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性味性温,味甘。

功能主治通经络,强筋骨,健脾温中。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痛,感冒,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

注意孕妇忌服。

复方治风湿骨痛:黑皮跌打配吊吊香、芦子藤、当归芸香草,泡酒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黑皮跌打

药材名称黑皮跌打

拼音Hēi Pí Diē Dǎ

英文名Stem of Manyflower Fissistigma

别名通气香、大力丸、牛耳风、黑风藤、拉藤公、酒饼子公、石头子、雷公根、石拢藤、牛利藤、石指酸藤、槟榔木、九蛇风、野辣椒、麻哈哈

出处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药材基源:为番荔枝科植物黑风藤的根、藤。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ssistigma polyanthum (Hook. F.et Thoms.) Merr.[Melodorum polyanthum Hook.f.et Thoms.]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

原形态木质大藤本,长达8m。枝条灰黑色。叶近革质,长圆状披针形,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长6-17cm,宽2-7cm,上面无毛,下面被微柔毛;叶柄长8-15mm。花小,3-7朵集成密伞花序,广布于小枝上,与叶对生或腋外生,被黄色柔毛;萼片3,被柔毛;花瓣6,2轮,均被黄褐色短柔毛。果球形,直径1.5cm,被黄色短柔毛;果柄柔弱,长达2.5cm。种子红褐色,光滑,扁平,椭圆形。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河边、路旁潮湿的地方。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性状1.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直或弯曲,直径0.5-2cm。表面棕黑色,具细纵皱纹,有点状细根痕。质硬,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浅黄棕色,有细密放射状纹理和小孔。气微香,味淡。

茎圆柱形,有分枝,直径0.5-2cm。表面暗棕红色,具细密纵皱纹,皮孔众多,点状深黄棕色。质硬,断面中央有髓。气微,味微涩。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2至数列黄棕色木栓细胞。韧皮部外侧有石细胞分布,石细胞淡黄色,单个散在或数个切向相连。韧皮纤维与韧皮薄壁组织相间排列;韧皮射线漏斗状。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纵向相连。射线细胞含淀粉粒。

鉴别取本品粉末2g,用氨性氯仿浸泡24h,过滤。氯仿液浓缩至干,用0。1%硫酸溶解,滴加改良碘化铋钾试剂,产生红棕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性味温;甘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通经络;强筋骨;健脾温中。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痛;感冒;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

注意孕妇忌服。

复方治风湿骨痛:黑皮跌打配吊吊香、芦子藤、当归芸香草,泡酒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梓

    药材名称石梓别名笛簕狗脚迹、鼻血簕来源马鞭草科石梓Gmelina chinensis Bent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东、云南。性味甘、微辛,苦。微温。有小毒。功能主治活血去瘀,去湿止痛。闭经:根1

  • 鹄油

    《中药大辞典》:鹄油药材名称鹄油拼音Hú Yóu别名天鹅油(《通玄论》)。出处《纲目》来源为鸭科动物大天鹅的脂肪油。冬月取鹄的脂肪,熬炼滤净贮藏。原形态大天鹅,又名:鹄(《史记》)

  • 亚罗椿

    《全国中草药汇编》:亚罗椿药材名称亚罗椿别名苦亚罗春、浆果楝秧勒、哈皮纺[傣语]来源楝科亚罗椿Cipadessa baccifera Miq.,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凉。功能主治疏风解表

  • 牛筋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筋草药材名称牛筋草拼音Niú Jīn Cǎo别名蟋蟀草、路边草、鸭脚草、蹲倒驴、牛顿草、千人踏来源为禾本科蟋蟀草属植物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L.)Ga

  • 荚蒾根

    药材名称荚蒾根拼音Jiá Mí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荚蒾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num dilatatum Thunb.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切段,晒干。原形态荚蒾落

  • 地红子

    药材名称地红子拼音Dì Hónɡ Zǐ别名矮红子来源蔷薇科小叶平枝灰栒子Cotoneaster horizontalis Decne. var. perpusillus Schne

  • 貒骨

    《中药大辞典》:貒骨药材名称貒骨拼音Tuàn Gǔ别名土猪骨(《四川中药志》)。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鼬科动物猪獾的四肢骨。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貒肉"条。生境分部产于四川。

  • 山扁豆子

    药材名称山扁豆子拼音Shān Biǎn Dòu Zi出处《现代实用中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山扁豆的种子。性味《现代实用中药》:"微苦。"功能主治《现代实用中药》:"

  • 苦壶卢花

    《中药大辞典》:苦壶卢花药材名称苦壶卢花拼音Kǔ Hú Lú Huā出处《纲目》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葫芦的花,7~8月采。功能主治《纲目》:"治一切鼠瘘。"复方治

  • 毛桤

    药材名称毛桤拼音Máo Qī别名牛屎树、罗拐木、菜壳蒜来源桦木科毛桤Alnus lanata Duthie,以嫩叶、皮入药。生境分部西南地区。性味涩,平。有小毒。功能主治解毒,清热,利湿。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