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黑大豆皮

黑大豆皮

《中药大辞典》:黑大豆皮

药材名称黑大豆皮

拼音Hēi Dà Dòu Pí

别名黑豆衣(《江苏植药志》)。

出处《纲目》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黑色的种皮。取黑大豆用清水浸泡,待其发芽后,搓下种皮,晒干。贮藏于干燥处。

生境分部主产江西,江苏。

性状干燥种皮,多卷成不规则的碎片,外表面棕黑色或黑色,常附有一层灰白色的物质。在较大的碎片中,可见到长环形的种脐。内表面暗灰色至暗棕色,光滑。以干燥、色黑、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黑大豆皮含矢车菊甙和飞燕草素-3-葡萄糖甙,又含果胶18%。又含乙酰丙酸和多种糖类。

性味①《饮片新参》:"微甘,凉。"

②《药材学》:"性温,味甘。"

功能主治养血疏风。治阴虚烦热,盗汗,眩晕,头痛。

①《纲目》:"生用疗痘疮目翳,捣烂敷小儿尿灰疮。"

②《随息居饮食谱》:"止盗汗。"

③《饮片新参》:"清脑,疏风热,治头痛。"

④《现代实用中药》:"为清凉性滋养强壮药,有解毒利尿作用。"

⑤《药材学》:"养血祛风,明目益精。治阴虚烦热,多汗盗汗,头晕,目昏,风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备注现今商品穞豆衣(亦称穞豆皮或料豆衣)药材,即为本品。穞豆原出《本草拾遗》,其原植物历代均有考证,但意见不一,尚无结论。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黑大豆皮

药材名称黑大豆皮

拼音Hēi Dà Dòu Pí

英文名black soybean seedcoat

别名黑豆衣、黑豆皮。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黑色的种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cine max(L.) Merr. [Phaseolus max L.]

采收和储藏:将黑大豆用清水浸泡,待发芽后,搓下种皮晒干;或取做豆腐时剥下的种皮晒干,贮藏于干燥处。

原形态大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80cm。茎粗壮,密生褐色长硬毛。叶柄长,密生黄色长硬毛;托叶小,披针形;三出复叶,顶生小叶菱状卵形,长7-13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两面均有白色长柔毛,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叶轴及小叶柄密生黄色长硬毛。总状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有毛;花萼钏状,萼齿5,披针形,下面1齿最长,均密被白色长柔毛;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稍较萼长;旗瓣先端微凹,翼瓣具1耳,龙骨瓣镰形;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被毛。荚果带状长圆形,略弯,下垂,黄绿色,密生黄色长硬毛。种子2-5颗,黄绿色或黑色,卵形至近球形,长约1cm。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全国广泛栽培。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呈不规则卷曲的碎片,厚约0.1mm。外表面黑色光滑,微具光泽,有的碎片可见色稍淡椭圆形的种脐;内表面浅灰黄色至浅灰棕色,平滑。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灰褐色。①种皮栅状细胞成片,表面观多角形,侧面观长柱形,长37-102μm,直径8-10μm,内含红棕色物。②种皮支持细胞单个散在或数个并列,两端膨大,侧面观呈骨状哑铃形,长26-170μm,缢缩处直径12-26μm③星状细胞呈星芒状或不规则形,有分枝状突起,壁厚,胞腔内含红棕色物。④可见草酸钙方晶。

化学成分含矢四菊素(chrysanthemin),飞燕草素-3-葡萄糖甙(delphini-din-3-monoglucodide),乙酰丙酸(levulinic acid),果胶及各种糖类。

炮制黑大豆用清水浸泡,待其发芽后,搓下种皮,晒干。贮藏于干燥处。

性味微甘;凉

归经脾;肺;肾经

功能主治养血平肝;祛风解毒。主头痛;阴虚烦热;盗汗;风痹;湿毒;痈疮;眩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纲目》:生用疗痘疮目翳,捣烂敷小儿尿灰疮。

2.《随息居饮食谱》:止盗汗。

3.《饮片新参》:清脑,疏风热,治头痛。

4.《现代实用中药》:为清凉性滋养强壮药,有解毒利尿作用。

5.《药材学》:养血祛风,明目益精。治阴虚烦热,多汗盗汗,头晕,目昏,风痹。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金钩如意草

    药材名称金钩如意草拼音Jīn Gōu Rú Yì Cǎo别名水黄连、五味草、水金钩如意、地堇苗、大理紫堇来源罂粟科金钩如意草Coryolalls taliensis Franch.

  • 水丁香

    药材名称水丁香拼音Shuǐ Dīnɡ Xiānɡ别名丁子蓼、红豇豆、喇叭草(《中国药植志》),水冬瓜(《福建民间草药》),水苴仔、水黄麻(《闽南民间草药》),水杨柳(《四川中药志》),田蓼草、红麻草(

  • 牡荆茎

    《中药大辞典》:牡荆茎药材名称牡荆茎拼音Mǔ Jīnɡ Jīnɡ别名牡荆条(《安徽药材》)。出处《别录》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枝条。功能主治治感冒,风湿,喉痹,疮肿,牙痛。①《别录》:"疗

  • 臭冷杉

    药材名称臭冷杉拼音Chòu Lěnɡ Shān别名臭松来源药材基源:为松科植物臭冷杉的叶、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bies nehrolepis (Trautv.)Maxim.[A.sibiric

  • 矩圆线蕨

    药材名称矩圆线蕨拼音Jǔ Yuán Xiàn Jué别名大石韦、篦梳剑、中狭线蕨、边那坡草、水剑草、剑刀草、岩卜扇、一叶青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矩圆线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ysis

  • 岩梭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梭药材名称岩梭别名丛毛羊胡子草来源莎草科岩梭Eriophorum comosum Nees,以花、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甘肃、湖北、广西、西南、西藏。性味辛,温。功能主治花:平喘止咳

  • 鬼盖

    《中药大辞典》:鬼盖药材名称鬼盖拼音Guǐ Gài别名地盖(《别录》),鬼伞、朝生(陶弘景),鬼屋(《本草拾遗》),鬼菌(《广菌谱》)。出处《别录》来源为鬼伞科植物墨汁鬼伞或粪鬼伞的子实体。

  • 野葡萄藤

    药材名称野葡萄藤拼音Yě Pú Tɑo Ténɡ别名大风藤(《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葡萄科植物毛葡萄的全株及叶。夏、秋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qu

  • 白木

    《中药大辞典》:白木药材名称白木拼音Bái Mù别名野黄皮、鸡卵黄(《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小柑、小郎伞、搽散、野辣椒(《广西药植名录》)。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大管的

  • 逆阿落

    《全国中草药汇编》:逆阿落药材名称逆阿落拼音Nì ā Luò来源蓼科逆阿落Polygonum periginatoris Paul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辛,温。功能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