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鬣羚骨

鬣羚骨

药材名称鬣羚骨

拼音Liè Línɡ Gǔ

英文名Bone of mane antelope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鬣羚的四肢骨。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Bechstein.

采收和储藏:四季猎捕,剥皮取骨骼,挂通风处晾干。

原形态鬣羚,体形中等,身长1.4-1.7m,尾长9-11cm,肩高1.1m,重可达120kg。耳宽大, 颈背有鬃毛。吻端裸露,雌雄均有角,雄角较大,长达20cm,基部粗而先端尖,除尖端外均具环棱。全身黑色稍带棕色,上下唇白色,耳背黑棕色。腹部及鼠蹊部黑褐色,尾尖黑色。个体毛角差异较大。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栖息于海拔3000m左右的石崖上,善跳跃,独栖,性刚强。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四川、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骨长而粗装,常带有蹄子,前后肢皆由3节组成,各节微弯曲。前肢上节与中节,各长约26cm,下节较细短。后肢上节长约30cm,中节长约35cm,下节亦较短小。外表灰白色。骨质不甚沉重,质硬,断面灰白色,不透明,髓腔空虚,油质不重。气微腥,味微咸。

性味味辛;咸;性温

归经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强筋骨;祛风湿;通络止痛。主腰膝酸痛;风湿痹痛;麻木不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

注意素体热盛者慎服。孕妇禁服。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有祛风、止痛的功能。主治风湿肢节酸痛、麻木不仁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紫石英

    《中国药典》:紫石英药材名称紫石英拼音Zǐ Shí Yīnɡ英文名FLUORITUM别名萤石、氟石来源本品为氟化物类矿物萤石族萤石,主含氟化钙 (CaF2)。采挖后,除去杂石。性状本品为块状

  • 刺柄莲座蕨

    药材名称刺柄莲座蕨拼音Cì Bǐnɡ Lián Zuò Jué英文名Wall Angiopteris别名刺柄观音座莲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观音座莲科植物刺柄观音座莲的根茎。拉丁植物

  • 蒲黄滓

    药材名称蒲黄滓拼音Pú Huánɡ Zǐ别名蒲萼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系蒲黄筛选后剩下的花蕊、毛茸等杂质。功能主治炒用,甚涩肠,止泻血及血痢。用法用量内服:作散剂,每服1~2钱。摘

  • 万年蒿

    药材名称万年蒿别名白莲蒿来源菊科蒿属植物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 Ledeb.,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阴干用。性味苦、辛,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用于肝炎,阑尾炎,小儿惊风,

  • 榕树叶

    《中药大辞典》:榕树叶药材名称榕树叶拼音Rónɡ Shù Yè别名小格叶(《生草药性备要》),落地金钱(《本草求原》)。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桑科植物榕树的叶片,全年可

  • 会东藤

    药材名称会东藤别名老妈妈针线包来源萝藦科会东藤Gymnema longiretinaculatum Tsiang,以种毛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功能主治止血。主治刀伤出血。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蜜柑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蜜柑草药材名称蜜柑草拼音Mì Gān Cǎo来源大戟科蜜柑草Phyllanthus matsumurae Hayata,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陕西、江苏、浙江、安徽、

  • 红辣蓼

    《中药大辞典》:红辣蓼药材名称红辣蓼拼音Hónɡ Là Liǎo别名琼柳草(《贵州中医验方秘方》),蓼子草(《贵州民间方药集》),斑蕉草(《中国药植图鉴》),青蓼、蝙蝠草(《泉州本

  • 小旋花

    药材名称小旋花拼音Xiǎo Xuán Huā别名彩木来源药材基源:为旋花科植物银灰旋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nvolvulus ammannii Desr.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

  • 太白参

    《中药大辞典》:太白参药材名称太白参拼音Tài Bái Shēn别名太白洋参、黑洋参(《陕西中草药》)。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大卫马先蒿、粗野马先蒿、邓氏马先蒿、美观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