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革耳

革耳

药材名称革耳

拼音Gé ěr

别名木上森、八担柴

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野生革耳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us rudis F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子实体,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子实体革质,菌盖宽3-9cm。半球形,后扇形或扁漏斗形;盖面干,有密的绒毛或粗毛,淡肉堇色,后淡黄褐色或赭褐色;盖缘初时内卷,后近平展,被密绒毛。菌肉较薄,初时柔软,后变为革质,干后呈木栓质,味稍苦。菌褶延生,密,幅窄,白色至微红色,后浅黄褐色。菌柄偏中生,短,长1-3cm,粗0.2-0.8cm。圆柱形,与盖面同色,有粗毛,强韧,革质,中实。囊状体圆柱形至棒状,(45-50)μm×(10-13)μm。孢子印白色,孢子光滑,无色,椭圆形,(6-8)μm×(3-4)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杨、柳、桦等阔叶树的枯立木、倒木或伐桩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甘肃、台湾、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菌盖革质,中部下凹,或呈漏斗形,直径2-9cm,菱色、茶色或锈褐色,表面有粗毛。菌肉较薄,革质或木栓质。菌褶稠密,窄,不等长,浅黄褐色。菌柄革质,偏生或近侧生,长0.5-2cm,直径0.2-1cm,色同菌盖,表面有粗毛,内实。气微,味微苦。

性味苦;微辛;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敛疮。主疮疡肿痛或溃破;癞疮;杨梅毒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乳花

    药材名称乳花拼音Rǔ Huā别名石花来源药材基源:为钟乳液滴石上散溅如花者。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akactite采收和储藏:石灰岩山洞中采集,除去杂石,洗净。原形态晶体结构属三方晶系。呈扁圆锥形、

  • 冠唇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冠唇花药材名称冠唇花拼音Guàn Chún Huā别名野藿香、牙皮湾[傣]、广藿香[云南]来源唇形科冠唇花Microtoena insuavis (Hance)

  • 孔雀尾

    《中药大辞典》:孔雀尾药材名称孔雀尾拼音Kǒnɡ Què Wěi别名凤尾蕨(《浙江中药资源名录,),青旗草、见血生(《广东中医》3(5):26,1958),碎叶金花、退血草、地侧柏、小凤尾草

  • 蔓胡颓子叶

    《中药大辞典》:蔓胡颓子叶药材名称蔓胡颓子叶拼音Màn Hú Tuí Zǐ Yè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蔓胡颓子的枝叶。全年可采。化学成

  • 野樱桃

    《中药大辞典》:野樱桃药材名称野樱桃拼音Yě Yīnɡ Táo别名缠条子出处《宁夏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盘腺野樱桃的果实、种子。7~8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原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5

  • 水胡满

    《中药大辞典》:水胡满药材名称水胡满拼音Shuǐ Hú Mǎn别名蟚蜞盖、虎狼草(《生草药性备要》),臭苦蓢、臭矢茉莉(《岭南采药录》),缸瓦冧(《广东中药》Ⅱ)。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

  • 睡莲

    《中药大辞典》:睡莲药材名称睡莲拼音Shuì Lián别名睡莲菜、瑞莲(《岭南杂记》),子午莲(《纲目拾遗》),茈碧花(《植物名实图考》)。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睡莲科植物睡莲的花

  • 粟糖

    药材名称粟糖拼音Sù Tánɡ出处《纲目》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粟的种子经发酵糖化制成的糖。功能主治《纲目》:"主痔漏脱肛,和诸药熏之。"摘录《中药大辞典》

  • 金刚口摆

    《中药大辞典》:金刚口摆药材名称金刚口摆拼音Jīn Gānɡ Kǒu Bǎi别名黄栀子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海桐科植物狭叶海桐的果实或全草。秋季采收。原形态常绿灌木,高1~2米,全体无毛。叶散生或聚生

  • 马肠薯蓣

    药材名称马肠薯蓣拼音Mǎ Chánɡ Shǔ Yù别名三叶薯、野山薯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马肠薯蓣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simulans Prain et Burk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