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雀舌豆

雀舌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雀舌豆

药材名称雀舌豆

拼音Què Shé Dòu

来源豆科雀舌豆Dumasia forrestii Diels,以荚果入药。

生境分部云南。

性味苦、涩,平。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止痛。主治坐骨神经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雀舌豆

药材名称雀舌豆

拼音Què Shé Dòu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雀舌豆荚果。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茎纤细,有短粗毛。叶互生,三出复叶;托叶披针形,有短粗毛;小叶椭圆状卵形,长约2~3.5厘米,宽1.3~2.5厘米,先端钝或近圆形,微凹,有小突尖,基部阔楔形、钝圆或截平,上面近无毛,下面疏生短粗毛;中间小叶柄长约1厘米,两侧小叶柄极短,疏生短粗毛;叶柄细,长2.5~4厘米。花3~6朵成总状花序,腋生;萼筒状,花冠黄色。荚果镰状线形,荚节明显。花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于山沟潮湿地带。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性平,味苦涩。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止痛。治坐骨神经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雀舌豆

药材名称雀舌豆

拼音Què Shé Dòu

英文名fruit of Forrest Dumasia

出处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雀舌豆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umasia forestii Diels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雀舌豆 多年生缠绕草本。茎纤细,有短粗毛。叶柄细长,长2.5-4cm,中间小叶柄长约1cm,两侧小叶柄极短,疏生短粗毛;三出复叶,椭圆状卵形,长2-3.5cm,宽1.3-2.5cm,先端钝或近圆形,微凹,有小突尖,基部宽楔形、圆形或截平,上面近无毛,下面疏生短粗毛。总状花序腋生,有3-6朵花;总花梗短,有短粗毛;花萼筒状,萼筒一侧略膨胀,先端斜,萼齿极不明显;花冠黄白色;雄蕊10,二体。荚果线状镰形,种子间缢缩。花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沟潮湿地带。

资源分布: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苦涩;平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止痛。主坐骨神经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红辣蓼

    《中药大辞典》:红辣蓼药材名称红辣蓼拼音Hónɡ Là Liǎo别名琼柳草(《贵州中医验方秘方》),蓼子草(《贵州民间方药集》),斑蕉草(《中国药植图鉴》),青蓼、蝙蝠草(《泉州本

  • 赤扬

    药材名称赤扬别名水拨树、水瓜树、水冬果来源桦木科赤扬Alnus japonica Sieb. et Zucc.,以嫩枝、叶、树皮入药。生境分部湖北。性味苦、涩,凉。功能主治清热降火。鼻血不止:1两,浓

  • 活血丹

    药材名称活血丹拼音Huó Xuè Dān别名遍地香、地钱儿、钹儿草、连钱草、铜钱草、白耳莫、乳香藤、九里香、半池莲、午年冷、遍地金钱、金钱早草、金钱 艾、也蹄草、透骨消、透骨风、过墙风、甾骨风、蛮子草

  • 木半夏叶

    药材名称木半夏叶拼音Mù Bàn Xià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木半夏Elaeagnus multiflora Thunb.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eagnus multiflora

  • 铅粉

    《全国中草药汇编》:铅粉药材名称铅粉拼音Qiān Fěn别名官粉、粉锡来源加工品。原料为铅和醋酸。生境分部广东。功能主治祛湿,消肿败毒。外用治痈疽恶疮,杖疮肿毒,黄水脓疮,血风臁疮。摘录《全国中草药汇

  • 短腺小米草

    药材名称短腺小米草拼音Duǎn Xiàn Xiáo Mǐ Cǎo来源玄参科短腺小米草Euphrasia regelii Wettst.,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北、西南地区。性味苦,

  • 腊雪

    药材名称腊雪拼音Là Xuě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腊月收藏的雪花所融化的雪水。性味淡,寒。①《本草拾遗》:"味甘,冷,无毒。"②《医林纂要》:"甘,淡,寒。&q

  • 头发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头发七药材名称头发七拼音Tóu Fɑ Qī别名黑丝草来源地衣类松萝科发属植物亚洲树发Alectoria asiatica Du Rietz,以叶状体入药。四季可采,去杂质

  • 南藤

    《中药大辞典》:南藤药材名称南藤拼音Nán Ténɡ别名丁父、丁公寄(《别录》),丁公藤(《本草拾遗》),石南藤(《本草图经》),搜山虎(《滇南本草》),风藤(《纲目》),蓝藤(《

  • 大叶楠根

    《中药大辞典》:大叶楠根药材名称大叶楠根拼音Dà Yè Nán Gē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樟科植物大叶楠的根。原形态大叶楠,又名:豪樟、竹叶槁;落叶桢楠。常绿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