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长毛香科科

长毛香科科

药材名称长毛香科科

拼音Zhǎnɡ Máo Xiānɡ Kē Kē

别名薄荷铁马鞭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长毛香科科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ucrium pilosum(Pamp.)C.Y.Wu et S.Chow[T.japonicum Willd. Var.pilosum Pamp.]

采收和储藏:7-9月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长毛香科科,多年生草本。具铺匐茎。茎直立,偶于上部分枝,高0.5-1cm,遍被长达3mm密集而平展的白色长柔毛。叶柄长0.4-1cm,被长达1.5mm平展的长柔毛;叶片卵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8cm,宽1.2-2.5cm,先端短渐尖或渐尖,基部截平或近心形,边缘为稍不整齐的具重齿的细圆锯齿,上面中肋被长柔毛,余部为贴生的短柔毛,下面脉上被长柔毛,余部为不匀称的短柔毛。假穗状花序顶生于主茎及分枝上,被明显的长柔毛,由上下密接具2花但有时参差若3-4花成一轮的轮伞花序所组成;苞片线状披针形,被长柔毛;花梗短,长约1.5mm,与序轴被明显长柔毛;花萼钟形,外被长柔毛,夹有浅黄色脉点,10脉,萼齿5,上3齿三角形,下2齿三角状钻形;花冠淡红色,长1.2-1.5cm,冠筒不达花冠长的1/3,外面在伸出部分疏被长柔毛,散布浅黄色腺点,唇片与冠筒几在一条直线上,中裂片极发达,倒卵状近圆形,侧裂片卵状长圆形;雄蕊稍伸出唇片;花柱与雄蕊等长;花盘小,盘状,微显波状边缘;子房圆球形,4裂。花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及河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

性味味辛;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祛风发表;清热解毒;止痒。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痄腮;痢疾;漆疮;湿疹;疥癣;风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黄水藨叶

    《中药大辞典》:黄水藨叶药材名称黄水藨叶拼音Huánɡ Shuǐ Pāo Yè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泡刺藤的叶。原形态山泡刺藤,又名:光叶高梁泡、倒盘龙、黄水藤、小

  • 麻柳树根

    《中药大辞典》:麻柳树根药材名称麻柳树根拼音Má Liǔ Shù Gēn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胡桃科植物枫杨的根及须根或根皮。性味《重庆草药》:"味麻辣苦,性热,有毒。

  • 药材名称鸭拼音Yā别名绿头鸭、大鸭鸭、水鸭、大麻鸭来源雁行目鸭科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 L.,以鸭掌、嘴壳、肉、毛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功能主治毛:解毒,退火。治烫、火伤:水鸭毛烧焦

  • 水韩信草

    《中药大辞典》:水韩信草药材名称水韩信草拼音Shuǐ Hán Xìn Cǎo别名蓝花草、水远志(《南宁市药物志》),倒胆草,老蛇药(《贵州药植目录》)。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玄

  • 痢止蒿

    《中药大辞典》:痢止蒿药材名称痢止蒿拼音Lì Zhǐ Hāo别名止痢蒿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痢止蒿的全草。夏季采收,洗净,阴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匐枝横走,节

  • 芦竹沥

    《中药大辞典》:芦竹沥药材名称芦竹沥拼音Lú Zhú Lì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竹的茎秆经烧炙而沥出的液汁。性味《重庆草药》:"味苦,性寒,无毒。&

  • 腰子草

    药材名称腰子草拼音Yāo Zi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Lance Herminium别名双肾草、肾囊草、秤砣草、蛇尾草、蛇含草、鸡心贝母、人头七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

  • 波棱瓜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波棱瓜子药材名称波棱瓜子拼音Bō Lénɡ Guā Zǐ别名色吉美多[藏语]来源葫芦科波棱瓜子Herpetospermum caudigerum Wall.,以种子入药。

  • 大叶青木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叶青木香药材名称大叶青木香拼音Dà Yè Qīng Mù Xiāng别名土防己、青木香[四川]来源为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川南马兜铃Aristolochia austroszech

  • 核桃楸皮

    《中药大辞典》:核桃楸皮药材名称核桃楸皮拼音Hé Tɑo Qiū Pí别名楸树皮(《甘肃中药手册》),楸皮(《中药志》)。出处《中药志》来源为胡桃科植物核桃楸的枝皮或干皮。春、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