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铺地蜈蚣

铺地蜈蚣

药材名称铺地蜈蚣

拼音Pū Dì Wú Gōnɡ

别名筋骨草、小伸筋、过山龙(《植物名实图考》),水杉(《植物学大辞典》),狗仔草(《广州植物志》),狮子草龙须草舒筋草(《贵州民间方药集》),土木胶、猫子藤(《福建民间草药》),石子藤、青筋草、松筋草(《广西中兽医药植》),收鸡草(《陆川本草》),蜈蚣草、山毛柏(《南宁市药物志》),凤凰伸筋(《江西中药》),鹿角草(《闽南民间草药》),伸筋草(《淅扛民间草药》),立筋草(《四川中药志》),寸金草、寸寸草(《重庆草药》),合金草(《湖南药物志》),龙角藤(《福建中草药》)。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为石松科植物垂穗石松全草。7~9月采收,去净泥土杂质,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须根白色。主茎直立,基部有次生匍匐茎,长30~50厘米或更长。叶稀疏,螺旋状排列,通常向下弯弓,侧枝多回二叉,直立或下垂,分枝上的叶密生,线状钻形,长2~3毫米,全缘,通常向上弯曲。孢子囊穗单生于小枝顶端,矩圆形或圆柱形,长8~20毫米,带黄色,常下垂;孢子叶覆瓦状排列,阔卵圆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长睫毛;孢子囊圆形,生于叶腋。孢子四面体球形,有网纹。

生境分部生长于山溪边或林下荫湿石上。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及华南、西南地区。

性状干燥茎叶,全像呈黄绿色。茎圆形,长约8~9厘米,具有缴棱线,分枝较多。茎上生有淡棕色圆形之根,细而坚。质脆,易折断,断面淡黄色,有明显之白色髓部。茎上密生细小披针形似鳞片之小叶。味苦。以色青、质净者为佳。

化学成分全草含垂石松碱、羟基垂石松碱、烟碱等多种生物碱,垂石松黄酮甙、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以及三萜类、山芝烯二醇、山芝烯三醇、21-表山芝烯三醇、芒柄花醇等的乙酸酯。

药理作用全植物试管内能抑制某些细菌。在非洲,煎剂用以治疗腹泻、痢疾。

性味甘,平。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苦,平。"

②《南宁市药物志》:"辛,温,无毒。"

③《重庆草药》:"微苦带涩,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脾、肾三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舒筋络,活血,止血。治风湿拘疼麻木,,肝炎,痢疾,风疹,赤目,吐血,衄血,便血,跌打损伤,汤、火烫伤。

①《植物名实图考》:"为调和筋骨之药。小儿煎水作汤浴,不生疮毒、受湿痒。"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又治风湿麻木。"

③《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炎祛湿。治肝炎,黄疸,痢疾。"

④《陆川本草》:"清肝,明目,消炎,解毒,止血。治风火眼痛,鸡盲,鼠咬伤,吐血,衄血。"

⑤《南宁市药物志》:"祛瘀生新。治妇女经闭及虚寒咳嗽,肠胃寒痛。煎水洗盗汗及荨麻疹。"

⑥《江西中药》:"舒筋活络,利尿止血。内服用于风湿关节痛,风疹块,黄疽,大便下血。外用烧存性研末,治汤火伤疮。"

⑦《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扭伤及鸡爪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鲜者1~2两)。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孕妇忌服。

复方①治跌打损伤,调和筋骨:伸筋草茎叶五钱。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②治虚痨病,咳嗽,吐血,小便不利,遗精:铺地蜈蚣一两,公猪小肚-个(去浊洗净)。和水适量,炖二小时服。日服一次。连服三至五次。(《闽南民间草药》)

③治吐血:铺地蜈蚣一两。捣烂,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④治肝炎,黄疸:鲜铺地蜈蚣一至二两。煎服,每日一至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⑤治痢疾:鲜铺地蜈蚣一至二两,红糖半两。加水煎服,一日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蛇缠疮:伸筋草焙干研粉,加麻油冰片调敷患处。(《浙江民间草药》)

⑦治小便不利、梦遗失精:鲜铺地蜗蜈蚣一两,鲜海金沙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备注在四川、浙江、江西等地,本品与同属植物石松的全草,均称伸筋草,并同等使用。参见"石松"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黄皮果

    《中药大辞典》:黄皮果药材名称黄皮果拼音Huánɡ Pí Guǒ别名黄皮子(《桂海虞衡志》),黄檀子(《八闽通志》),黄弹子(《广东通志》),金弹子(《本草求原》)。出处《纲目》来

  • 竹鼠子油

    药材名称竹鼠子油拼音Zhú Shǔ Zǐ Yóu来源为竹鼠科动物竹鼠的脂肪油。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竹鼠肉"条。性味味淡甘,性平。功能主治解毒排脓,生肌止痛。治烫伤

  • 钩藤

    《中国药典》:钩藤药材名称钩藤拼音Gōu Ténɡ英文名RAMULUS UNCARIAE CUM UNCIS别名双钩藤、鹰爪风、吊风根、金钩草、倒挂刺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 粘人花

    《中药大辞典》:粘人花药材名称粘人花拼音Zhān Rén Huā别名饿蚂蝗、黄粘粑草(《贵州民间药物》),野豆子、牛巴嘴(《四川中药志》),山蚂蝗、过路黄(《云南中草药》),瓦子草(《中国高

  • 薄荷

    《中国药典》:薄荷药材名称薄荷拼音Bò He英文名HERBA MENTHAE来源本品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

  • 六月合

    药材名称六月合拼音Liù Yuè Hé别名小水药、水惊风、冷草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长圆楼梯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tostema oblongifoliu

  • 五蕊梅

    药材名称五蕊梅别名木茎山金梅来源蔷薇科山金梅属植物匍茎五蕊梅Sibbaldia procumbens L.,以全草入药。花开时采地上全草,晒干。性味辛,微温。功能主治止咳,痛经,祛瘀消肿。用于咳嗽,月

  • 凤尾铁角蕨

    药材名称凤尾铁角蕨别名大猪鬃草、大凤尾草来源蕨类铁角蕨科凤尾铁角蕨Asplenium praemosum Sw.,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苦,平。功能主治消炎,清热,利尿。主治痢疾,肠炎,咽

  • 律草

    药材名称律草拼音Lǜ Cǎo别名勒草、葛勒蔓、来莓草性味甘、苦、寒、无毒。功能主治1、小便石淋。取律草根汁一升饮服,石当出,不出再服。2、小便膏淋。取律草根生汁三升、醋二合,混匀一次服下。3、尿血。治

  • 孔雀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孔雀草药材名称孔雀草拼音Kǒnɡ Què Cǎo别名小万寿菊、红黄万寿菊、红黄草、小芙蓉花、藤菊来源菊科万寿菊属植物孔雀草Tagetes patula L.,以全草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