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铁蚂蟥

铁蚂蟥

药材名称铁蚂蟥

拼音Tiě Mǎ Huánɡ

别名尖刀如意散、山苏花、七星剑、老鹰七

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巢蕨的全草或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ottopteris nidus(L.)J.Smith[Asplenium nidus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60-120cm。根茎短粗,粗2.5-3cm,直立,本质,深棕色,先端与叶柄基部密被深棕色、线形鳞片,长约1.5cm,顶端纤毛状分枝卷曲,基部圆截形,边缘有长而卷曲的纤毛,有光泽,膜质,蓬松。叶簇生,辐射如鸟巢;叶柄长2-5cm,粗壮,棕褐色,干后下面隆起为半圆形,上面有阔沟,表面平滑,基部两侧无翅;叶片纸质,两面无毛,带状阔披针形,长55-115cm,中部最宽处为9-15cm,先端渐尖,向下逐渐变狭而下延,全缘,有软骨质的边,干后反卷;中脉背面隆起为半圆形,表面下部有阔沟,上部稍隆起,光滑,侧脉两面稍隆起,斜向上,单一或分叉。孢子囊群线形,长3-4.5cm,背生于分叉小脉上侧,自小脉基部外行达离叶边1/2,彼此稍接近,叶片下部常不育;囊群盖线形,淡棕色,厚膜质,全缘,宿存。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附生于雨林中树干或岩石上。各地的庭园或温室常见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苦;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强筋壮骨;活血祛瘀。主骨折;阳痿;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泡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咸酸蔃

    《中药大辞典》:咸酸蔃药材名称咸酸蔃拼音Xián Suān Qiánɡ别名丧间(《生草药性备要》),入地龙、酸味蔃(《岭南采药录》)。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白花酸藤

  • 大金发藓

    药材名称大金发藓拼音Dà Jīn Fā Xiǎn别名独根草(《中国药植志》),小松柏、岩上小草、眼丹药、一口血(《贵州草药》),矮松树、万年杉(《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中国药植志》来源为

  • 蕨根

    《中药大辞典》:蕨根药材名称蕨根拼音Jué Gēn别名蕨鸡根(《分类草药性》),乌角、小角(《湖南野生植物》)。出处《纲目》来源为凤尾蕨科植物蕨的根茎。秋、冬挖取,洗净,晒干。性味《纲目》:

  • 阿育魏实

    《全国中草药汇编》:阿育魏实药材名称阿育魏实拼音ā Yù Wèi Shí来源伞形科阿育魏实Trachyspermum ammi (L.) Sprague,以种子入药。生境

  • 冰草根

    药材名称冰草根拼音Bīnɡ Cǎo Gēn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赖草的根。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原形态赖草,又名:厚穗碱草、厚穗冰草、滨草、老披碱。多年生草本,高40~90厘米。具

  • 壮筋草

    《中药大辞典》:壮筋草药材名称壮筋草拼音Zhuànɡ Jīn Cǎo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杭子梢的根。夏、秋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备用。原形态落叶灌木,高达2.5米。幼枝密被白色短

  • 光头稗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光头稗子药材名称光头稗子别名芒稷来源禾本科光头稗子Echinochloa colonum (L.) Link,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华东、华南、西南。性味微苦,温。功能主治利尿,止血。

  • 檀香泥

    《中药大辞典》:檀香泥药材名称檀香泥拼音Tán Xiānɡ Ní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檀香科植物檀香心材中的树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檀香"条。功能主治《纲目拾遗

  • 崖姜

    药材名称崖姜别名穿石剑来源蕨类水龙骨科崖姜属植物崖姜Pseudodrynaria coronans (Wall.) Ching,以根状茎入药。春夏采集,去毛,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苦、微涩,温。功能主治

  • 滇高良姜

    药材名称滇高良姜拼音Diān Gāo Liánɡ Jiānɡ别名良姜出处滇高良姜始载于《滇南本草》,名良姜。《植物名实图考》卷二十五芳草类载:“高良姜,滇生者,叶润根肥,破茎生葶,先作红苞,火焰炫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