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走马风

走马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走马风

药材名称走马风

拼音Zǒu Mǎ Fēnɡ

别名六耳苓、吊钟黄

来源菊科艾纳香属植物六耳铃Blumea laciniata (Roxb.)DC.[B. sinuata (Lour.)Merr.],以全草入药。

性味辛、苦,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用于风湿骨痛,头痛,跌打肿痛,湿疹,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走马风

药材名称走马风

拼音Zǒu Mǎ Fēnɡ

别名吊钟黄(《广州植物志》),水马胎、赶风茜(《广西民间常用草药》),牛耳三稔、飞山虎、羊耳三稔(《广东中草药》)。

出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六耳铃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多分枝,高0.8~1.5米,被柔毛。单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倒卵形,长8~14厘米,有时琴状羽裂,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长柄,边缘有粗齿,两面均被短柔毛。头状花序多数,卵状,长6~7毫米,宽5~12毫米,点垂,松散的簇生而为总状花序式排列于分枝上,形成一广尖塔形的圆锥花序,长15~30厘米;总苞片绿色而染紫,被柔毛;花托被短毛;花黄色,全部为管状花,外围为雌花,中间为两性花。瘦果小,圆柱状,稍被短毛,具10棱,冠毛白色。或淡褐色。花期春末至秋。

生境分部生长于园林阴湿处,或空旷草地上。分布我国西南部及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①《广西民间常用草药》:"辛,平,气香,无毒。"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味苦微辛,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治妇女头风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①《广西药植名录》:"治外伤肿痛。"

②《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治妇女产后骨痛,头痛,风湿骨痛,跌打肿痛。"

③《广西中草药》:"驱风除湿,通经活络。"

④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湿,通经活络,解表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头痛,跌打扭伤,毒蛇咬伤,湿疹,皮炎,痈疮,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外用:捣敷或煎汤洗。

复方①治妇女头风痛:走马风二两,同鸡蛋煲,冲酒服。

②治产后关节痛:鲜走马风、鲜大风艾各适量,共捣烂,用酒炒热后,敷患处;或用水煲,洗患处。

③治跌打肿痛:走马风、泽兰、土加皮、鹰不扑各适量,共捣烂,用酒炒热后,敷患处。(①方以下出《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风湿骨痛:走马风、大风艾、大力王各适量,共捣烂,用酒炒热,敷患处;或用水煎,洗患处。(《广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走马风

药材名称走马风

拼音Zǒu Mǎ Fēnɡ

英文名Herb of Laciniate Blumea

别名耳草、员钟黄、水马胎、赶风茜、牛耳三稔、飞山虎、羊耳三稔

出处出自《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六耳铃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umea laciniata (Roxb.) DC. [Conyza laciniata Roxb.; B. sinuata auct. Non (Loru.) Mer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切段,晾干。

原形态六耳铃 粗壮草本,高50-150cm。主根肥大,有多数须根。茎多分枝,有条棱,上部被开展长柔毛和具柄腺毛,在幼枝和花序轴上的毛更密,节间长3-6cm。下部叶有长达2-4cm,具狭翅的柄;叶片倒卵状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0-30cm,宽4-6cm,先端短尖,基部渐狭,下延成翅,下半部琴状分裂,顶裂片大,侧裂片2-3对,边缘锯齿或粗齿,下面被疏柔毛;侧脉5-7对;中部叶无柄,长6-10cm,宽2-4cm,边缘有不规则的齿刻,有时琴状浅裂;上部叶极小,不分裂,全缘或有齿刻。头状花序多数,排列在长圆形的大圆锥花序;花序梗被具柄腺毛和长柔毛;总苞圆柱形或钟形;总苞圆柱形或钟形;总苞片5-6层,紫红色,花后常反折,外层线形,背面被密短柔毛和肯柄腺毛,中层长圆状披针形,内层线形;花托蜂窝状;花黄色;雌花多数,花冠檐部2-3齿裂;两性花花冠檐部5裂,被疏毛。瘦果圆柱形,具棱10条,被疏毛;冠毛白色,糙毛状,不易脱落。花期10月至翌年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800m的田畦、草地、山坡、林缘及河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福建、台湾、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产太鉴别 叶片干燥,急缩。完整叶片倒卵关长圆或倒卵形,有时琴状羽裂,裂片三角形至三角状状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长柄,边缘具不规则的锯齿工粗齿或全缘。叶面均被短柔毛;中脉在下面凸起;侧脉5-7对;网脉明显或有时不明显。气微,味苦微辣。

性味味辛;苦;性微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主伤风感冒;头风头痛;风寒湿痹;关节酸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疖;湿疹;蛇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1.《广西药植名录》:治外伤肿痛。

2.《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治妇女产后骨痛,头痛,风湿骨痛,跌打肿痛。

3.《广西中草药》:驱风除湿,通经活络。

4.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湿,通经活络,解表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头痛,跌打扭伤,毒蛇咬伤,湿疹,皮炎,痈疮,疖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东北雷公藤

    药材名称东北雷公藤拼音Dōnɡ Běi Léi Gōnɡ Té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东北雷公藤的根或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pterygium regelii Spragus et T

  • 马齿苋子

    《中药大辞典》:马齿苋子药材名称马齿苋子拼音Mǎ Chǐ Xiàn Zǐ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种子。功能主治《开宝本草》:"明目。"复方①治青盲白翳,

  • 鳢鱼

    《中药大辞典》:鳢鱼药材名称鳢鱼拼音Lǐ Yú别名蠡鱼、鲖鱼(《本经》),蜾(《说文》),鲡、鯣(《广雅》),黑鳢鱼(《本草图经》),玄鳢、文鱼(《埤雅》),黑鲤鱼(《本草衍义》),黑鱼(《

  • 美洲凌霄

    药材名称美洲凌霄拼音Měi Zhōu Línɡ Xiāo英文名Common Trumpetcreeper Flower来源为紫葳科植物美凌霄Campsis radicans (L.)Seem

  • 短柱梅花草

    药材名称短柱梅花草拼音Duǎn Zhù Méi Huā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Shrotstyle Parnassia出处始载于《植物研究》。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虎耳草科植物短

  • 沙枣花

    《中药大辞典》:沙枣花药材名称沙枣花拼音Shā Zǎo Huā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枣的花,6~7月采。化学成分含山柰酚,花白素,脂肪油0.3%,少量挥发油。性味味甘涩,性温

  • 白蔻

    药材名称白蔻拼音Bái Kòu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滑叶山姜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IpiniatonkinensisGagnep.采收和储藏:果实将熟时采收,烘干或阴干。原形态滑叶山姜,多年

  • 马鬃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鬃参药材名称马鬃参别名补草根、小白棉来源桔梗科马鬃参Cyananthus argenteus Marq.,以根、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苦,温。功能主治健脾除湿,通经活络

  • 地黄叶

    药材名称地黄叶拼音Dì Huánɡ Yè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叶片。功能主治治恶疮,手、足癣。用法用量外用:捣汁涂或揉搓。复方治恶疮似颊者:地黄叶捣烂日涂

  • 风兰

    药材名称风兰拼音Fēnɡ Lán别名净瓶、石芭蕉、大果上叶、牛骨棒出处凤兰载于《植物名实图考》群芳卷,曰:“风兰一名净瓶,生云南临安。模根,根上先生绿实,大如甜瓜,有棱,形似田家磷碌。实上生长柄,二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