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蕺叶秋海棠

蕺叶秋海棠

药材名称蕺叶秋海棠

拼音Jí Yè Qiū Hǎi Tánɡ

英文名Limpricht Begonia

别名血染叶,七星花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蕺叶秋海棠的带恨茎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limprichtii lrms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小草本,高5-15cm。无直立茎;根茎横生,被犭色柔毛。具4-6叶;叶柄长6-14cm,被棕色长柔毛,以顶部为多;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宽4-8cm,宽4-5.5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斜心形,上面有紫色伏生刺状毛,下面紫色,下面主脉上有褐色柔毛,边缘浅波状或稍3浅裂;有细上他。聚伞花序从根茎上生出,总花梗长6-12cm,有2-5朵花,花粉红色;雄花被片4,外花被片2,宽卵形,长约1cm,内花被片2,椭圆形,雄蕊多数,花丝分离;雌花被片4,外2片大,背面被柔毛;花柱2,螺旋状,二叉分歧,外缘有乳头状突起。蒴果小,有3翅,其中1翅特别大,长达1cm,圆头或钝头。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900m的林下阴湿石岩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干燥皱缩,高8-15cm;根茎细长,有4-5叶。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2-4.8cm,宽1.8-3.1cm,基部斜心形,上面有紫色伏生刺状毛,下面紫色,主脉上有锈黄色绒毛,边缘浅波状或稍3浅裂,有细齿,表面黄棕色;叶柄肉质,有锈黄色长毛.聚伞花序从根状茎生出,花褐色.

性味味酸;涩,性凉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瘀止痛。主崩漏带下;吐血;痢疾;跌打瘀痛;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泡酒;或捣汁冲服.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治跌打损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卵叶寄生

    药材名称卵叶寄生拼音Luǎn Yè Jì Shēnɡ别名秦氏寄生、柚子寄生、木菠萝寄生、枫木寄生、杂寄生、寄生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卵叶梨果寄生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动

  • 小火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火草药材名称小火草别名细火草、天青地白、小火绒草来源菊科小火草Leontopodium forrestianum Hand.-Maz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淡,平

  • 竹叶心

    药材名称竹叶心来源慈竹属植物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 Mcclure尚未能展开呈筒卷形的嫩叶。性味甘、苦,凉。功能主治清头热,治头昏。用法用量1~3钱,水煎服。摘录

  • 楮树根

    《中药大辞典》:楮树根药材名称楮树根拼音Chǔ Shù Gēn别名谷树子根(《本经逢原》),谷木蔃(《生草药手册》)。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桑科植物构树的嫩根或根皮。9~10月采。性味①《

  • 椎连栎

    药材名称椎连栎别名黄栗来源壳斗科椎连栎Quercus franchetii Skan,以茎内皮、寄生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性味涩、微苦,微温。功能主治止咳,定喘。主治感冒。用法用量1~2两。摘录《

  • 飞扬草

    药材名称飞扬草拼音Fēi Yánɡ Cǎo别名大飞扬、大乳汁草、节节花来源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飞扬草Euphorbia hirta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洗净、晒干。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5

  • 栲栗叶

    药材名称栲栗叶拼音Kǎo Lì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桂林栲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tanopsis chinensis Hance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均可采摘,鲜用或晒干。原形态

  • 狗泡草

    药材名称狗泡草拼音Gǒu Pào Cǎo别名毛虫包、火漂藤(《陆川本草》),白泡草、毛虫药(《广西药植名录》)。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爵床科植物半桂花的全株。全年可采。原形态亚灌木状草本。茎

  • 竹节海棠

    药材名称竹节海棠拼音Zhú Jié Hǎi Tánɡ英文名Spotted Begonia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竹节秋海棠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ma

  • 柯树皮

    《中药大辞典》:柯树皮药材名称柯树皮拼音Kē Shù Pí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柯树树皮的韧皮部。原形态柯树,又名:木奴树(《临海异物志》),石栎、青锡,栲树、稠树。常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