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腥藤

腥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腥藤

药材名称腥藤

别名赤苍藤、土白芍、假黄藤

来源铁青树科腥藤Erythropalum scandens Blume,以全株入药。

生境分部广西、广东、云南、贵州。

性味微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主治肝炎,肠炎,尿道炎,急性肾炎,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4~5钱,水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腥藤

药材名称腥藤

拼音Xīnɡ Ténɡ

别名蚂蟥藤、十丈藤、龙须藤、土白芍、假黄藤、细绿萎藤、勾华、侧苋

来源药材基源:为铁青树科植物赤苍藤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ythropelum scandens B1.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全株,除去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常绿藤本,长5-10m。具腋生卷须;枝纤细,绿色,有不明显的条纹。单叶互生,纸质至厚纸质;叶柄长3-10cm;叶片卵形、长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8-20cm,宽4-15cm,先端渐尖,钝尖或突尖,基部变化大,微心形、圆形、截平或宽楔形,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基出脉3条,稀5条,侧脉2-4对,在背面突起,网脉疏散。花两性,排成腋生的二歧聚伞花序,花序长6-18cm,分枝及花梗均纤细,花后渐增粗、增长,总花梗长4-9cm;花萼筒长0.5-0.8mm,具4-5裂片;花冠白色。裂齿卵状三角形,雄蕊5,与花冠裂片对生,花丝极短,花药2室,纵裂;子房埋于花盘内,3心皮,1室;花柱极短,圆锥形,顶端3浅裂。核果,熟时为增大成壶状的花萼所包围,果熟后包围果实的萼筒与果实分离并裂开成不规则的3-5片外弯的裂瓣;果梗长1.5-3cm;种子1颗,蓝紫色。花期4-5月,果期5-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80-1500m的低山丘陵或山区溪边、山谷、密林或疏林、林缘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活血。主水肿;小便不利;黄疸;半身不遂;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黄花倒水莲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花倒水莲药材名称黄花倒水莲拼音Huánɡ Huā Dào Shuǐ Lián别名黄花大远志、黄花远志、吊黄、倒吊黄花来源远志科远志属植物黄花倒水莲P

  • 地血香

    《中药大辞典》:地血香药材名称地血香拼音Dì Xuè Xiānɡ别名大饭团、梅花钻、风藤(《广西中草药》),吹风散、大风沙藤、大钻骨风、冷饭团、绣球香、通血香(《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 骆驼毛

    《中药大辞典》:骆驼毛药材名称骆驼毛拼音Luò Tuo Máo别名驼绒(《龚氏经验方》)出处《本经》性味①《本经》:"味咸,平。"②《别录》:"有毒。

  • 鹳肉

    《中药大辞典》:鹳肉药材名称鹳肉拼音Guàn Ròu出处《河北中医药集锦》来源为鹳科动物白鹳的肉。功能主治《河北中医药集锦》:"治干血痨,经血不来,身痛发烧,喘咳。捞鱼鹳

  • 面头叶

    药材名称面头叶拼音Miàn Tóu Yè别名栖头恒。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鹧鸪麻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leinhovia hospita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备用。原形态鹧鸪麻

  • 地苏木

    药材名称地苏木拼音Dì Sū Mù别名过山龙、蕨萁钻石黄、鸡血莲(《四川常用中草药》),散血莲、凤尾七(《贵州药植目录》)。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金星蕨科植物披针新月蕨的根茎

  • 夏天无

    《中国药典》:夏天无药材名称夏天无拼音Xià Tiān Wú英文名RHIZOMA CORYDALIS DECUMBENTIS来源本品为罂粟科植物伏生紫堇Corydalis decu

  • 桃根

    《中药大辞典》:桃根药材名称桃根拼音Táo Gēn别名桃树根(《圣惠方》)。出处《证类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桃仁"条。性味

  • 白蘑

    药材名称白蘑别名口蘑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白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夏秋两季雨后,尤其在立秋前后大量地产生在草原上,形成“蘑菇圈”。分布于

  • 水皂角

    药材名称水皂角拼音Shuǐ Zào Jiǎo别名关门草、山梅豆(《东北药植志》),金豆子(《贵州民间方药集》),水通(《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山扁豆(《贵阳民间药草》),山茶叶(《东北常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