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胆南星

胆南星

药材名称胆南星

拼音Dǎn Nán Xīnɡ

英文名ARISAEMA CUM BILE

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的细粉与牛、羊或猪胆汁经加工而成,或为生天南星细粉与牛、羊或猪胆汁经发酵加工而成。

性状本品呈方块状或圆柱状。棕黄色、灰棕色或棕黑色。质硬。气微腥,味苦。

鉴别(1) 本品粉末淡黄棕色。薄壁细胞类圆形,充满糊化淀粉粒。草酸钙针晶束长20~90μm 。螺纹及环纹导管直径8~60μm。

(2) 取本品粉末0.2g,加水5ml ,振摇,滤过,取滤液2ml 置试管中,加新制的糠醛溶液(1→100)0.5ml,沿管壁加硫酸2ml ,两液接界处即显棕红色环。

炮制1法):将天南星磨粉、加入适量的牛胆汁在瓦盆中,混成糊状(每200斤南星,用1000只牛胆的汁分3次加入),日晒夜露至干,再磨成粉,加入胆汁拌匀成糊。如此反复直至胆汁全部吸干为止,色发黑,无麻辣味为止。

2法):将每130斤制南星磨粉,用1000只牛胆汁的水溶液(可以先将胆汁在铜锅中熬浓,约100斤熬成5斤,用时加适量的水冲稀)拌成糊状,置外面日晒夜露1~2个星期(防淋雨),可除其腥气,干后成灰褐色。

现制南星,1斤细粉用牛胆10只,汁水约40两,将浓缩的胆汁与之拌和,做成小块日晒夜露至干燥为止。

3法):天南星60斤,牛胆420只。将天南星用水洗净晒干磨粉,放缸内加牛胆汁拌匀,日晒(冬季则置暖室内),并时时搅拌,使南星发酵,半月后放在特制的二层蒸笼内,并分放两只锅中再加120只牛胆汁,蒸3天,冷后出锅放缸内,再次发酵;1月后,再蒸制,并放90只牛胆的汁,蒸3天(切忌水流入),出锅后,放入特制的大铝盘或搪瓷盘中,烘干,再蒸12小时,放在石板上,做成圆球形块,装入牛胆内晒干。

性味苦、微辛,凉。

归经归肺、肝、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息风定惊。用于痰热咳嗽,咯痰黄稠,中风痰迷,癫狂惊痫。

用法用量3~6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猜你喜欢

  • 刺榆皮

    药材名称刺榆皮拼音Cì Yú Pí出处1.刺榆皮入药,始载于《本草拾遗》,云“江东有刺榆,天大榆,皮入用不滑,刺榆秋实。”2.《蜀本草》按《尔雅疏》云:“榆之类有十种,叶皆相似,皮及木理异耳,而刺榆有

  • 苍白过路黄

    药材名称苍白过路黄拼音Shēnɡ Bái Guò Lù Huánɡ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灰叶珍珠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machia glaucina

  • 鲈鱼

    《中药大辞典》:鲈鱼药材名称鲈鱼拼音Lú Yú别名花鲈、鲈板、花寨、鲈子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鮨科动物鲈鱼的肉。原形态体长,侧扁,背腹面皆钝圆,背部在

  • 木姜子叶

    《中药大辞典》:木姜子叶药材名称木姜子叶拼音Mù Jiānɡ Zǐ Yè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樟科植物木姜子的叶片。功能主治《湖南药物志》:"治痧症,水肿,无名肿毒,鸡屎

  • 五眼果树皮

    《中药大辞典》:五眼果树皮药材名称五眼果树皮拼音Wǔ Yǎn Guǒ Shù Pí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漆树科植物南酸枣的树皮。全年可采。原形态南酸枣,又名:酸枣、酸醋树。落叶

  • 马齿苋子

    《中药大辞典》:马齿苋子药材名称马齿苋子拼音Mǎ Chǐ Xiàn Zǐ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种子。功能主治《开宝本草》:"明目。"复方①治青盲白翳,

  • 土白芨

    《中药大辞典》:土白芨药材名称土白芨拼音Tǔ Bái Jī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兰科植物二叶舌唇兰的块茎。8~10月采挖。原形态草本,高30~50厘米。块茎2个,近倒卵形,肥厚肉质,黄

  • 椴树根

    药材名称椴树根拼音Duàn Shù Gēn别名叶上果根、滚筒树根、家鹤儿。来源药材基源:为椴树科植物椴树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ilia tuan Szysz采收和储藏:秋季挖根,洗净泥土,切片晒

  • 白三百棒

    药材名称白三百棒拼音Bái Sān Bǎi Bànɡ别名红三百棒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堇菜科植物如意草的全草。秋季采集。洗净晒干。原形态宿根直立草本,高约15厘米。根长圆锥形。基

  • 东北桤木

    药材名称东北桤木拼音Dōnɡ Běi Qī Mù来源药材基源:为桦木科植物东北桤木的果实或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nus mandshurica(Call.)Hand.-Mazz.[A.fr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