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粉藜

粉藜

《全国中草药汇编》:粉藜

药材名称粉藜

别名三齿粉、藜、咸卜子菜

来源藜科粉藜Atriplex fera (L.) Bunge,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内蒙古、宁夏、甘肃。

性味甘、酸,平。

功能主治利水涩肠。主治腹泻。

用法用量鲜草1两水煎服;或干品3钱,锁阳2钱研粉,分2次冲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粉藜

药材名称粉藜

拼音Fěn Lí

别名三齿粉藜、咸卜子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野滨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triplex fera(L.)Bunge[Spinacia era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80cm。茎具条棱及绿色色条,通常自基部分枝,枝细瘦,上部常弯曲,稍有白粉。单叶互生;叶柄长6-12mm,叶片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2-7cm,宽0.8-2cm,先端钝,基部宽楔形,全缘或稍波状,两面灰绿色,表面无毛或稍被白粉,背面稍被鳞桃状膜片或白粉,后期渐剥落。雌雄同株,团伞花序生于叶腋,雄花4基数,早落;雌花在每团伞花序中3-10或更多;通常无花被;具2苞,苞的边缘全部合生,果时两面鼓胀,表面仅有1-3个位置不走的棘状突起,顶缘有3个短齿,包注子房或果实。胞果扁平,果皮白色,膜质,与种子贴伏。种子棕色,直立。花、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田边、碱性草地,盐渍化沙地、湖边、河滩。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西北及黑龙江、吉林等地。

性味甘;酸;性平

功能主治利水涩肠。主腹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鲜品可用至30g;或研末。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柃寄生

    药材名称柃寄生拼音Línɡ Jì Shēnɡ别名方叶子、螃蟹脚、吊兰、胡龙须出处《湖南药物手册》来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柃寄生的枝叶。夏、秋间采收。原形态常绿小灌木,高10~13厘米。茎

  • 毛叶肾蕨

    药材名称毛叶肾蕨拼音Máo Yè Shèn Jué英文名all-grass of Hirsute Sword Fern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肾蕨科植物毛叶肾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

  • 鼠李皮

    《中药大辞典》:鼠李皮药材名称鼠李皮拼音Shǔ Lǐ Pí出处《别录》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鼠李的树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鼠李"条。性状为扁平或卷成槽状的干燥树皮,厚2~3毫米

  • 蟹壳

    《中药大辞典》:蟹壳药材名称蟹壳拼音Xiè Ké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的甲壳。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蟹"条。化学成分大约3/4为碳酸

  • 沙棘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沙棘豆药材名称沙棘豆拼音Shā Jí Dòu别名砂珍棘豆、泡泡草来源豆科沙棘豆Oxytropis psammocharis Hanc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河北

  • 钩藤根

    《中药大辞典》:钩藤根药材名称钩藤根拼音Gōu Ténɡ Gēn出处《闽东本草》来源为茜草种植物钩藤的根。性味《闽东本草):"味苦涩,寒。"归经《闽东本草》:"

  • 偏叶白齿藓

    药材名称偏叶白齿藓拼音Piān Yè Bái Chǐ Xiǎn来源药材基源:为白齿藓科植物偏叶白齿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ucndon secundus(Harv.)Mitt.采收和储藏:

  • 大草乌

    药材名称大草乌拼音Dà Cǎo Wū英文名Root of Vilmorin Monkshood别名昆明堵喇、草乌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选》。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黄草乌和膝瓣乌头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

  • 假鹰爪根

    药材名称假鹰爪根拼音Jiǎ Yīnɡ Zhǎo Gēn别名爪芋根来源药材基源:为番荔枝科植物假鹰爪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smos chinensis Lour.[D.cochinchinens

  • 南烛叶

    《中药大辞典》:南烛叶药材名称南烛叶拼音Nán Zhú Yè别名南烛枝叶(《开宝本草》)。出处《本草新编》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的叶。8~9月采收,拣净小枝及杂质,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