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福建排草

福建排草

药材名称福建排草

拼音Fú Jiàn Pái Cǎo

别名刘海节菊

出处本品以刘海节菊之名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吴其清曰:"刘海节菊,似黄花刘寄奴而茎叶细瘦。花亦无长蕊。"观其附图,与福建过路黄极相似。

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福建过路黄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machia fukienensis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5-6月采收带根全草,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株高20-80cm。全株无毛。茎2至多条簇生,直立,基部圆柱形,带紫红色,上部因叶基部下延而具4棱,有黑色或深褐色腺条。叶互生或在茎下部近对生,有时3-4枚轮生,茎中部者最大,无柄或近于无柄,叶片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4-14cm,宽9-23m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上面深绿色,下面带粉绿色,两面均密布黑色腺条及腺点;中肋在下面稍隆起,侧脉约5对,有时不明显,网脉纤细;茎两端叶较小,近基部的:对常缩小成鳞片状。花单生于茎上半部叶腋,很少在茎端或枝端密集成总状花序;花梗纤细,长1.5-5cm;花萼长7-11mm,5分裂近达基部,裂片线状披针形,宽1-2mm,先端长渐尖,具膜质狭边缘,背面密布黑色腺条和腺点,具3-5脉;花冠黄色,钟形,长约1cm,先端5裂,基部合生部分长3-5mm,裂片阔卵形,宽约5mm,先端稍钝,有黑色短腺点;雄蕊5。花丝基部合生成高约2.5的筒,分离部位长2.5(3.5)-4mm;花药长圆形,长1.2-2mm;子房无毛;花柱长6-7mm。蒴果球形,淡褐色,直径3.5-5mm,疏生褐色或黑色短腺条。花期5月,果期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850(-1000)m的山坡林缘、草丛中、山谷溪边及潮湿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和广东。

性味辛;微酸;性凉

功能主治疏风止咳;清热解毒。主感冒咳嗽;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苎麻

    药材名称苎麻拼音Zhù Má别名家苎麻、白麻、圆麻来源荨麻科苎麻属植物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以根、叶入药。冬初挖根、秋季采叶,洗净、切碎晒干或鲜用。

  • 粤瓦韦

    药材名称粤瓦韦拼音Yuè Wǎ Wéi英文名kuangtung Lepisorus别名小金刀、叶下子、大茅镰、骨牌伸筋、独立枝生、剑丹、一枝枪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

  • 马蹄根

    《中药大辞典》:马蹄根药材名称马蹄根拼音Mǎ Tí Gēn别名马蹄蕨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莲座蕨科植物大莲座蕨的根状茎。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植株高大。根状茎球形,肥大。大

  • 大对经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对经草药材名称大对经草拼音Dà Duì Jīnɡ Cǎo别名老君茶来源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突脉金丝桃Hypericum przewalskii Maxim.,

  • 钩栗

    《中药大辞典》:钩栗药材名称钩栗拼音Gōu Lì别名青叶槠(江西《草药手册》)。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壳斗科植物钩栲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原形态钩栲,又名:厚果、大叶锥栗、猴栗

  • 水折耳

    药材名称水折耳拼音Shuǐ Zhé ěr别名白折耳(《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白苞裸蒴的全草。原形态白苞裸蒴,又名:总苞裸蒴。多年生匍匐草本。茎细弱,长30~

  • 七里明

    药材名称七里明拼音Qī Lǐ Mínɡ英文名all-grass of Clark's Blumea出处始载于《浙江药用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七里明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大叶白花灯笼

    药材名称大叶白花灯笼拼音Dà Yè Bái Huā Dēnɡ Lonɡ别名狮子球、山茉莉、白蜻蜓、红顶风、红将军、毛赪桐、九连灯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灰毛大青带根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

  • 辣木通

    药材名称辣木通拼音Là Mù Tōnɡ别名山木通、大叶木通、小木通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云南铁线莲的藤茎或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matis yunnanensis Franch.采收和储

  • 金橘核

    《中药大辞典》:金橘核药材名称金橘核拼音Jīn Jú Hé别名金橘子(《闽东本草》)。出处《本草再新》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金橘及金弹的种子。性味味酸辛,性平,无毒。归经入肝、肺二经。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