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白蓝翠雀花

白蓝翠雀花

药材名称白蓝翠雀花

拼音Bái Lán Cuì Què Huā

英文名Bluewhite Larkspur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白蓝翠雀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lphinium albocoeruleum Maxim.[D.tanguticum Huth;D.albocoeruleum Maxim.var.pumilum Huth]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除去杂质,阴干。

原形态白蓝翠雀花,多年生草本。茎高40-60cm,被反曲的短柔毛。基生叶在开花时枯萎或存在,下部叶有长柄;叶柄长3.5-13cm;叶片五角形,长1.4-5.8cm,宽2-10cm,3裂至近基部,一回裂片通常一至二回深裂,小裂片狭卵形或披针形,宽2.5-5mm,具1-2枚牙齿,两面疏被短柔毛。伞房花序有3-7朵花;下部苞片叶状;花梗长3-12cm,被反曲短柔毛;小苞片生花梗近顶部或与花邻接;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宽卵形,长2-2.5cm,蓝紫色,外面被短柔毛,距长1.7-2.5cm,末端稍向下弯曲;花瓣2,无毛;退化雄蕊2,黑褐色,瓣片卵形,2浅裂或裂至中部,腹面有黄色髯毛;雄蕊多数,花丝被短毛;心皮3,被短柔毛。蓇葖果,长约1.4cm。种子四面体形,长约1.5mm,有鳞状横翅。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600-4700m的山地草坡或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

性状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少见支根,棕褐色,长3-8cm,直径1.5-6mm;表面具较细的纵直条纹,根头残留叶柄残基;断面黄色。茎棕紫色,具纵棱,被反曲短柔毛;断面中空。叶灰绿色至棕黄色;叶片湿润后展平,呈五角状,长1.4-6cm,宽2-10cm,3深裂;叶柄长0.5-12cm;叶与叶柄均被柔毛。伞房花序有3-7朵花,距圆筒状钻形;花瓣2;退化雄蕊花瓣状,黑褐色,有黄色髯毛。蓇葖果长1.4cm。种子四面体形,有鳞状横翅。气微,味苦。

性味苦;寒

归经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主痢疾;肠炎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3-6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治肠炎。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牛嗓管树根

    药材名称牛嗓管树根拼音Niú Sǎnɡ Guǎn Shù Gēn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猕猴桃科植物澜沧水东哥的根,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性味甘淡,平,有毒。功能主治接骨拔脓。治骨

  • 和他草

    药材名称和他草拼音Hé Tā Cǎo别名仙人撒网,满地毡(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出处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来源为梧桐科植物蛇婆子的根和茎。秋季采收,割取根和茎,切段晒干。原形态半

  • 狼牙委陵菜

    药材名称狼牙委陵菜拼音Lánɡ Yá Wěi Línɡ Cài别名地蜂子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狼牙委陵菜的带根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tentilla cryptotaeniae Maxim

  • 芜菁子

    《中药大辞典》:芜菁子药材名称芜菁子拼音Wú Jīnɡ Zǐ别名蔓菁子(《千金方》)。出处《别录》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芜菁的种子。春末、夏初种子成熟时割取全株,搓下种子,去净杂质,晒干。原形态

  • 蜈蚣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蜈蚣兰药材名称蜈蚣兰拼音Wú Gōnɡ Lán别名金百脚、石蜈蚣、飞天蜈蚣、岩洛、蜈蚣草、百脚蜈蚣、柏子兰来源兰科隔距兰属植物蜈蚣兰Cleisostoma sc

  • 桂树根

    药材名称桂树根拼音Guì Shù Gēn别名桂根(《纲目拾遗》),桂花根(《分类草药性》)。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根或根皮。9~10月挖取老树的根,或剥取根皮。原形

  • 鬣羚骨

    药材名称鬣羚骨拼音Liè Línɡ Gǔ英文名Bone of mane antelope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鬣羚的四肢骨。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pricornis

  • 草绣球

    《中药大辞典》:草绣球药材名称草绣球拼音Cǎo Xiù Qiú别名紫阳花、牡丹三七(《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虎耳草种植物草绣球的根茎。夏、秋采收。原形

  • 石面枇杷

    药材名称石面枇杷拼音Shí Miàn Pí Pá英文名dictyoneura Paraboea别名大还魂、吊气还魂、山枇杷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网脉旋蒴苣苔的全草。拉

  • 盐麸叶

    《中药大辞典》:盐麸叶药材名称盐麸叶拼音Yán Fū Yè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的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盐麸子"条。化学成分含槲皮甙、没食子酸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