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白苏叶

白苏叶

《中药大辞典》:白苏叶

药材名称白苏叶

拼音Bái Sū Yè

别名荏叶(《别录》)。

出处本草图经

来源唇形科植物白苏叶片,夏、秋采叶,置通风处阴干。或连嫩茎采取,切成小段,晒干。

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主为紫苏酮。

性味辛,温。

①孟诜:"性温。"

②《滇南本草》:"味辛,性温,无毒。"

归经《本草汇言》:"入手、足太阴经。"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理气,消食。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食积,吐泻,冷痢。

①《别录》:"主调中,去臭气。"

②《本草拾遗》:"捣敷虫咬。"

③《日华子本草》:"调气,润心肺,长肌肤,益颜色,消宿食,止上气咳嗽,去狐臭,敷蛇咬。"

④《滇南本草》:"治伤寒发热、无汗、头疼,一切风寒痰涌而结,霍乱转筋,咳嗽吐痰,小儿风症。定痛,止喘。"

⑤《生草药性备要》:"下气,除风湿。"

⑥《福建民间草药》:"消冷气,止冷痢,祛风解热,驱虫解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冷痢:白苏茎叶三至五钱,红糖少许,酌加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蛔虫:白苏叶,研末,每次用一钱(小儿酌减),调白糖二钱,用开水送下,每日早晚和饭前各服一次。(《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男子阴肿:荏叶生捣和醋封之。(孟诜)

④治虺中人:以荏叶烂杵,猪脂和,薄敷上。(《梅师集验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白苏叶

药材名称白苏叶

拼音Bái Sū Yè

英文名Leaf of Common Perilla

别名荏叶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rpilla frutescens (L.) Britt.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置通风处阴干。或连嫩茎采收,切成小段,晾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0.5-2m。茎直立,钝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长柔毛。叶对生;地柄长3-5cm,背腹扁平,密端短尖或突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在基部以上有粗锯齿,两面绿色,或紫色,上面被疏柔毛。轮伞花序2花,组成长1.5-15cm,密被长柔毛,偏向一侧的顶生及腋生总状花序;苞片宽卵圆形或近圆形,外被红褐色腺点,边缘膜质;花梗密被柔毛;花萼钟形,10脉,下部被长柔毛,夹有黄色腺点,内面喉部有疏柔毛环,结果实增大,萼桅二唇形,上唇宽大,3齿,中齿较小,下唇比上唇稍长,2齿,齿皮针形;花冠通常白色,冠筒短,冠檐近二唇形,上唇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雄蕊4,前对稍长,离生,插生喉部,花药2室;花柱先端2浅裂;花盘前方呈指状膨大。小坚果近球形,具网纹。花期8-11月,果期8-12月。

化学成分紫苏醛(perillaldhyde),紫苏酮(perillake-tone),香需酮(elsholtziaketone),左旋柠檬烯(limonene),蒎烯(pinene),肉豆蔻醚(myristicin),莳萝油脑(dillapiol)[1,2],豆甾醇(stigmasterol)[3]。

药理作用1.对神经系统作用 小鼠灌服白苏叶甲醇提取物2g/kg,可使腹腔注射环已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延长84%。挥发油主要有效成分系紫苏醛和豆甾醇[1]。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紫苏醛,左旋柠檬烯,紫苏酮,香薷酮,肉豆蔻醚和莳萝油脑化学类型化合物,各以要当于提取物2g/kg的量给小鼠口服,也有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作用,其中含莳罗油脑和肉豆蔻醚型化合物的叶提取物作用最强[2]。

2.轻泻作用 含紫苏酮型物质(PK)的叶提取物1g/kg口服,可能性显着促进小鼠小肠内容物推进,0.25g/kg剂量即有此作用。将PK类物质继续分离得到的紫苏酮19mg/kg促进小肠内容物推进率可达138%,在3.8-15mg/kg剂量依赖性试验中,口服15mg/kg时作用达峰值,口服的ED50为11.0mg/kg。将PK15mg/kg、60mg/kg注入十二指肠,也可使小肠内容物推进增国中。在体外空肠纵行肌孵育液中加入10-6g/kg、10-5g/ml、和10-4g-ml的PK,有剂量依赖性松弛作用。而10-5g/kg的PK剂,它可刺激环形肌蠕动,松弛纵行肌[3]。

3.对逸疫系统的影响 白苏叶汁给小鼠腹腔注射,可使腹腔渗出液中中性粒细胞聚积。叶汁还可使造模而升的高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下降。白苏叶的抗过敏物质在体外有直接抑制巨噬细胞产生TNF的能力。白苏提取物还能抑制IgE产生[4]。

4.抑菌作用 白苏叶中得到的白苏油对接种和自然泻染的细菌(变形杆菌)、真菌(酵母菌、黑曲霉菌和青霉)均有抑制醛、蒎烯、柠檬烯成分的提取液口服可延长感染绿脓杆菌的小鼠存活率[6]。

5.其他作用 从白苏中得到的化合物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可治疗痛风[7]。白苏子全草热水提取物100μg/ml对牛心磷酸二酯酶的抑制活性平均为36.2%,其中的三氯甲烷(CHCI3)可溶性组分抑制活性为62.6%,不溶于CHCI3组分几乎无抑制活性[8]。

6.毒副反应紫苏酮小鼠口服的LD50为78.9mg/kg,腹腔注射的LD50为13.6kmg-kg。另有报道紫苏酮给小鼠腹腔注射,雄性小鼠LD50为6mg-kg,雌性小鼠为2.5mg/kg。给母牛静脉注射约30mg的紫苏酮10h后可引起呼吸系统症状,3d后死亡。19mg/kg剂量给绵绵羊静注,也会有呼吸系统不良反应,但5d后有所恢复[9]。紫苏酮给绵羊灌服40mg/kg,仍可存活。小鼠腹腔注射10mg/kg,24h内死亡,并可见广泛肺水肿和腹腔渗出物[10]。15mg/kg、20km/kg、25mg/kg的紫苏酮给在体羊肺血液灌流,可增加肺微血管渗透作用,使肺血管外分泌物增多,出现严重肺水肿[11]。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疏风宣肺;理气消食,解鱼蟹毒。主感冒风寒;咳嗽气喘;脘腹胀闷;食积不化;吐泻;冷痢;中鱼蟹毒;男子阴肿;肢气肿毒;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研末。外用:适量,和醋捣敷。

各家论述1.《别录》:主调中,去臭气。

2.《本草拾遗》:捣敷虫咬。

3.《日华子本草》:调气,润心肺,长肌肤,益颜色,消宿食,止上气咳嗽,去狐臭,敷蛇咬。

4.《滇南本草》:治伤寒发热、无汗、头疼,一切风寒痰涌而结,霍乱转筋,咳嗽吐痰,小儿风症。定痛,止喘。

5.《生草药性备要》:下气,除风湿。

6.《福建民间草药》:消冷气,止冷痢,祛风解热,驱虫解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苦豆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豆子药材名称苦豆子拼音Kǔ Dòu Zi别名苦豆根、苦甘草[西北]来源豆科槐属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以全草、根、种子入药。全草夏季

  • 蜀葵苗

    《中药大辞典》:蜀葵苗药材名称蜀葵苗拼音Shǔ Kuí Miáo出处《纲目》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蜀葵的茎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蜀葵花"条。性味《千金·食治

  • 细花丁香蓼

    药材名称细花丁香蓼拼音Xì Huā Dīnɡ Xiānɡ Liǎo英文名Pink-leaf Seedbox别名小花水丁香(《台湾植物志》)。出处始载于《广西植物名录》。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细花

  • 地柏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柏叶药材名称地柏叶拼音Dì Bǎi Yè别名地柏枝、金花草、凤凰尾、避风草、奶子草、石灰草来源蕨类铁角蕨科铁角蕨属植物华中铁角蕨Asplenium sarel

  • 鹅蛋壳

    《中药大辞典》:鹅蛋壳药材名称鹅蛋壳拼音é Dàn Ké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卵壳。功能主治《急救方》:"治痈疽无头。新生鹅蛋壳,烧灰存性为末,醋调

  • 胖儿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胖儿草药材名称胖儿草拼音Pànɡ ér Cǎo别名黑脚杆来源茜草科假耳草属植物尾叶假耳草Anotis urophylla Wal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晒干

  • 盐麸根白皮

    药材名称盐麸根白皮拼音Yán Fū Gēn Bái Pí别名盐肤木根皮(《陕西中草药》)。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已去掉栓皮的根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quo

  • 观音苋根

    药材名称观音苋根拼音Guān Yīn Xiàn Gēn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观音苋的根。性味《重庆草药》:"味淡,性温,无毒。"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治产后停瘀腹痛,

  • 长春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长春花药材名称长春花拼音Chánɡ Chūn Huā别名日日新、雁来红来源为夹竹桃科长春花属植物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 (L.) G Don [Vi

  • 高寒露珠草

    药材名称高寒露珠草拼音Gāo Hán Lù Zhū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高寒露珠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rcaea alpina L.[C.alpina L.var.ima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