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甘薯

甘薯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薯

药材名称甘薯

拼音Gān Shǔ

别名白薯、红薯、红苕、番薯地瓜

来源旋花甘薯Ipomoea batatas (L.) Lam.,以根、藤入药。

生境分部各地栽培。

性味甘、涩,微凉。

功能主治补中,生津,止血,排脓。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干根研粉,每日3次,第一次服4两,以后每次服2两,温开水调匀服。

崩漏:鲜藤2两,烧炭存性,冲甜酒服。

无名肿毒:鲜根适量,捣烂包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甘薯

药材名称甘薯

拼音Gān Shǔ

别名甘储(《南方草木状》),山薯(《农政全书》)。

出处《纲目》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甘薯块茎

原形态多年生藤本,高约5米。地下有肉质块茎,呈球形,肉白色,有甜味。茎圆柱形,被微毛。叶互生,近圆心形残广圆心形,长8.5~12厘米,宽13~20厘米,纸质,先端有骤短尖,基部心状耳形,或深圆弯入,全缘,下面被柔毛,有脉11条自基部发出;具长柄,长约13.5厘米,在叶柄基部有刺2个,对生。花小,单性,花被裂片6。蒴果,有翅3。

生境分部我国南方有栽培。

化学成分蛋白质2.3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9克%,粗纤维0.6克%;胡萝卜素1.31毫克%,硫胺素0.12毫克%,核黄素0.04毫克%,尼克酸0.5毫克%,抗坏血酸30毫克%;灰分0.9克%,钙18毫克%,磷20毫克%,铁0.4毫克%。

性味《纲目》:"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纲目》:"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功同薯蓣。"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甘薯

药材名称甘薯

拼音Gān Shǔ

英文名rhizome of Edible Yam

别名甘薯、山薯、甜薯

出处出自1.《纲目》。

2.杨孚《异物志》:甘薯似芋,亦有巨魁,剥去皮,肌肉正白如脂肪,南人专食以当米谷。

3.《南方草木状》:甘,盖薯蓣之类,或曰芋之类,根叶亦如芋,实如拳,有大如瓯者。皮紫而肉白,蒸鬻食之,味如薯蓣,性不甚冷。旧珠崖之地,海中之人,皆不业耕稼,惟掘地种甘,秋熟收之,蒸晒切如米粒,仓贮之,以充粮糗,是名粮。

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甘薯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esculenta(Lour.) Burkill[Oncus esculentus Lou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甘薯,缠绕草质藤本。地下块茎顶端通常有4-10多个分枝,各分枝末端膨大成卵形形的块茎,外皮淡黄色,光滑。茎左转,基部有刺,被丁字形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5-8cm,基部有刺;叶片阔心脏形,最大的叶片长达15cm,宽17cm,一般的长和宽不超过10cm,先端急尖,基部心形,基出脉9-13,被丁字形长柔毛,尤以背面较多。雄花序为穗状花序,单生,长约15cm;雄花无梗或具极短的梗,通常单生,稀有2-4朵簇生,排列于花序轴上;苞片卵形,先端渐尖;花被浅杯状,被短柔毛,外轮花被片阔披针形,长1-8mm,内轮稍短;发育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口部,较裂片稍短;雌穗状花序单生于上部叶腋,长达40cm,下垂,花序轴稍有棱。蒴果较少成熟,三棱形,先端微凹,基部截形,每棱翅状,长约3cm,宽约1.2cm;种子圆形,具翅。花期初夏。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m以下的山坡稀疏灌丛或路边岩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化学成分块根含蛋白质(protein)2.3g%,脂肪(far)0.2g%,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29g%,粗纤维(crude fiber)0.5g%,胡萝卜素(carotene)1.31mg%,硫胺素(thiamine)0.12g%,核黄素(riboflavine)0.04mg%,烟酸(nicotinic acid)0.5mg%,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30mg%,灰分(ash)0.9g%,钙18mg%,磷20mg%,铁0.4mg%。脂肪中主含油酸(ole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还有花生酸(arachidic acid)。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阴补肾。主脾虚气弱;肾阴专职乏诸证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作食品。

各家论述《纲目》: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功同薯蓣。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淫羊藿根

    《中药大辞典》:淫羊藿根药材名称淫羊藿根拼音Yín Yánɡ Huò Gēn别名羊藿根(《分类草药性》)。出处《纲目》来源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心叶淫羊藿或箭叶淫羊藿的根茎

  • 腊瓣花

    药材名称腊瓣花别名连核梅、连合子来源金缕梅科腊瓣花Corylopsis sinensis Hemsl.,以根皮、叶入药。生境分部华东、华南至贵州。化学成分叶含有槲皮甙(quercitrin)、岩白菜内

  • 石面枇杷

    药材名称石面枇杷拼音Shí Miàn Pí Pá英文名dictyoneura Paraboea别名大还魂、吊气还魂、山枇杷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网脉旋蒴苣苔的全草。拉

  • 网脉山龙眼

    药材名称网脉山龙眼拼音Wǎnɡ Mài Shān Lónɡ Yǎn别名亮光子、苦锯子、仇木来源药材基源:为山龙眼科植物网脉山龙眼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cia reticulata W.

  • 三对叶丹参

    药材名称三对叶丹参拼音Sān Duì Yè Dān Shēn别名小红参、小紫丹参、红根根药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三叶鼠尾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 trijuga Diels采收和储

  • 皂荚

    《中药大辞典》:皂荚药材名称皂荚拼音Zào Jiá别名鸡栖子(《广志》),皂角(《肘后方》),大皂荚(《千金方》),长皂荚(《本草图经》),悬刀(《外丹本草》),长皂角(《仁斋直指

  • 金叶柃

    药材名称金叶柃拼音Jīn Yè Lí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金叶柃的根、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rya aurea (Levl.) Hu et L. K. Ling[Rapaurea aur

  • 山五味子根

    药材名称山五味子根拼音Shān Wǔ Wèi Zǐ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珍珠荚蒾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um foetidum Wall. Var. ceanothoides

  • 石首鱼鲞

    《中药大辞典》:石首鱼鲞药材名称石首鱼鲞拼音Shí Shǒu Yú Xiǎnɡ别名白鲞(《尔雅翼》),鲞鱼(《纲目》)。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或小黄鱼的干制品。原

  • 假鹊肾树

    药材名称假鹊肾树拼音Jiǎ Què Shèn Shù别名止血树皮、清水跌打、滑叶跌打(《云南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桑科植物假鹊肾树的树皮。秋季采集。取皮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