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水马桑

水马桑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马桑

药材名称水马桑

别名粗糠树、千羊白、白马桑

来源忍冬科水马桑Weigela japonica Thunb. var. sinica (Rehd.) Bailey,以根入药。

生境分部华东、华中、华南、西南。

功能主治补虚弱。

用法用量根3~5钱,炖鸡蛋或猪肉吃。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水马桑

药材名称水马桑

拼音Shuǐ Mǎ Sānɡ

别名马桑、水吞骨

出处新修本草》载有杨栌木,云:"生篱垣间,一名空疏,所在皆有。"《植物名实图考》载半边月,云:"生庐山,小树枝,攒生梢头,叶似绣球花叶而窄,粗纹极类。春开五瓣短筩子花,外白内红,似杏花而尖,多蕊。"观其附图为子房下位,合瓣花,叶对生,结合产地、生境描述及《新修本草》所载枝叶临床功用,上述所指应为本种。

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半边月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eigela japonica Thunb. Var. sinica (Rehd.) Bailey [Dieruilla japonica (Thunb.) DC.var. sinica Rehd.]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半边月 灌叶灌木,高达6m;叶柄长0.5-1.5cm,有毛;叶长卵形至卵状椭圆形,稀倒卵形,长5-15cm,宽3-8cm,先端渐尖至长渐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边缘具锯齿,上面深绿色,疏生短柔毛,脉上毛较密,下面浅绿色,密被短柔毛。单花或具3朵花的聚伞花序,生于短枝的叶腋或顶端;萼筒长10-12mm,裂片5,条形,长5-10mm,被柔毛;花冠白色或淡红色,花开后逐渐变红色,漏斗状钟形,长2.5-3.5cm,通常有毛,筒基部呈狭筒形,中部以上突然扩大,裂片5;雄蕊5,着生近花冠中部,花丝白色,花药黄褐色;花柱细长,柱头盘形,伸出花冠外。蒴果长圆柱形,长1.5-2cm,先端有短柄状喙,疏生柔毛。种子具狭翅。花期4-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50-1800m的山坡林下、山顶灌丛和沟边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主所虚食少;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炖鸡蛋或猪肉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篦梳剑

    《全国中草药汇编》:篦梳剑药材名称篦梳剑拼音Bì Shū Jiàn别名闩门草、矛叶蹄盖蕨、小石剑、蛇轮草来源蕨类蹄盖蕨科矛叶蹄盖蕨Diplazium lanceum (Thunb.

  • 厚朴花

    《中国药典》:厚朴花药材名称厚朴花拼音Hòu Pò Huā英文名FLOS MAGNOLIAE OFFICINALIS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 山木通

    《中药大辞典》:山木通药材名称山木通拼音Shān Mù Tōnɡ别名冲倒山、千金拔、天仙菊(《江西草药》),蓑衣藤,万年藤(《湖南药材》),大叶光板力刚(《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大木通(《贵

  • 莲生桂子草根

    药材名称莲生桂子草根拼音Lián Shēnɡ Guì Zǐ Cǎo Gēn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萝藦科植物马利筋的根。性味《福建民间草药》:"辛,平,有毒。"

  • 刺竹叶

    药材名称刺竹叶拼音Cì Zhú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车简竹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mbusa sinospinosa Mc Clure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随采随用。原形态高大竹类。

  • 大黑药

    《中药大辞典》:大黑药药材名称大黑药拼音Dà Hēi Yào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翼茎旋复花的根。秋季采挖。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65厘米。根粗壮。叶互生,倒披针形

  • 绞股蓝

    《全国中草药汇编》:绞股蓝药材名称绞股蓝拼音Jiǎo Gǔ Lán别名七叶胆、小苦药、公罗锅底来源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Ma

  • 大管

    药材名称大管拼音Dà Guǎn别名野黄皮、白骨走马、鸡卵黄、山黄皮来源芸香科大管Micromelum falcatum (Lour.) Tanaka,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性味苦

  • 箭叶蓼

    药材名称箭叶蓼拼音Jiàn Yè Liǎo别名倒刺林、荞麦刺、长野荞麦草、雀翘来源蓼科蓼属植物箭叶蓼Polygonum sieboldii Meisn.,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晒干

  • 阴香皮

    《中药大辞典》:阴香皮药材名称阴香皮拼音Yīn Xiānɡ Pí别名广东桂皮(《中国树木分类学》)。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樟科植物阴香的树皮。原形态阴香《岭南采药录》),又名:坎香草、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