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桂皮紫萁

桂皮紫萁

药材名称桂皮紫萁

拼音Guì Pí Zǐ Qí

英文名asiatica Cinnamon Fern

别名牛毛广东、紫萁贯众

出处始载于《长白山植物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萁科植物分株紫萁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smunda cinnamomea L.[O.cinnamomea L.var.asiatica Fernald;O.cinnamomea L.var.fokiensis Copel.]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收,洗净,除去须根及叶柄,晒干。

原形态陆生蕨类,植株高50-100cm。根茎粗短或具粗肥圆柱形的主轴。叶丛生,二型;营养叶柄禾秆色,干后淡棕色,长20-40cm;叶片二回羽状深裂,长圆形或狭椭圆形,长35-60cm,宽12-24cm;羽片12-20对,近对生,无柄,基部有关节,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8-12cm,宽1.2-2.4cm;裂片12-14对,长圆形,长约1cm,宽约4-6mm,全缘,纸质,幼时有淡棕色绒毛;中脉明显,侧脉二叉分枝;孢子叶柄长24-40cm;叶片二回羽状,长20-40cm,宽3-4cm;羽片12-14对,紧缩成线形,背面密被暗棕色的孢子囊。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沼泽地或潮湿山谷。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化学成分叶含高含量淀粉,叶绿素;叶柄含白色花青甙(leukoanthocyanine),木质素(ligning),纤维,果胶,糖,儿茶酸(catechuic acid)等。还含氨基酸:谷氨酸(glutamic acid),苯丙氨酸(phenylaanine),脯氨酸(proline),丙氨酸(alanine)等。

性味苦;微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杀虫;利尿。主痄腮;流感;痢疾;鼻衄;崩漏;外伤出血;钩虫病;蛲虫病;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炒炭研末,每次3g,每日2-3次。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茎:味苦,涩,性微寒。有清热解毒、利尿镇痛、止血杀虫的功能。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海柳

    药材名称海柳拼音Hǎi Liǔ来源药材基源:为黑角珊瑚科动物日本黑角珊瑚的群体分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tipathes japonica Brook采收和储藏:垂网采取,洗净,晾干。原形态日本黑

  • 木莲

    药材名称木莲拼音Mù Lián别名木莲果来源木兰科木莲属植物木莲Manglietia fordiana (Hemsl.)Oliv.,以果、树皮、根皮入药。树皮、根皮全年可采,果实在

  • 蒙古马兰

    药材名称蒙古马兰拼音Měnɡ Gǔ Mǎ Lán英文名Mongolian Kalimeris,all-grass of Mongolian Kalimeris别名北方马兰、羽叶马兰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

  • 石荠宁

    药材名称石荠宁别名痱子草、热痱草、紫花草、荆苏麻、北风头上一枝香、小苏金、土荆芥[江西、湖南]、沙虫药、蜻蜓花、香花草、狭叶荠宁来源唇形科石荠宁属植物石荠宁Mosla scabra (Thunb.)

  • 梨木灰

    《中药大辞典》:梨木灰药材名称梨木灰拼音Lí Mù Huī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或秋子梨等的木材烧成之灰。功能主治《纲目》:"治气积郁冒。"&q

  • 白鱼尾果

    《中药大辞典》:白鱼尾果药材名称白鱼尾果拼音Bái Yú Wěi Guǒ出处《闽东本草》来源为马钱科植物驳骨丹的果实。9~10月采,阴干。功能主治治小儿蛔疳。用法用量白鱼尾果一两加

  • 黄花菜子

    药材名称黄花菜子拼音Huánɡ Huā Cài Zǐ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花菜科植物黄花菜CleomeviscoaL.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ome viscosa L.采收和储藏:7月份果熟时

  • 镰叶马蔺根

    药材名称镰叶马蔺根拼音Lián Yè Mǎ Lìn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膜苞鸢尾的根茎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scariosa Willd.ex Link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

  • 石风丹

    《中药大辞典》:石风丹药材名称石风丹拼音Shí Fēnɡ Dān别名石凤丹、兰花草(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兰科植物高斑叶兰的全株。冬季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

  • 蚤休

    《中药大辞典》:蚤休药材名称蚤休拼音Zǎo Xiū别名蚩休(《别录》),重楼、重台、草甘遂(《唐本草》),螫休(《日华子本草》),紫河车、重楼金线(《本草图经》),白甘遂(《小儿药证直诀》),重台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