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无患子

无患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无患子

药材名称无患子

拼音Wú Huàn Zǐ

别名油患子、苦患子、洗手果、木患、木患树、肥皂树、肥珠子、洗衫子、黄目子、目浪子

来源为无患子科无患子属植物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以入药。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果实秋季采。

性状核果球形,有棱,果皮黄色或棕黄色,肉质,有肥皂作用,故俗称“洗手果”;种子球形,黑色而硬。

性味果:苦、微辛,寒。有小毒。根:苦,凉。

功能主治果:清热除痰,利咽止泻。用于白喉,咽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百日咳,急性胃肠炎(煅炭)。根:清热解毒,化痰散瘀。用于感冒高热,咳嗽,哮喘,白带,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果:1~3个,水煎冲蜂蜜服;根:0.5~1两。

备注(1)同属植物川滇无患子皮哨子)Sapindus delavayi (Franch.)Radlk.分别于云南,果、皮:理气止痛,杀虫,止痒。

(2)服无患子,如有中毒,则其症状为恶心,呕吐。解救方法:洗胃,内服蛋清或面糊及活性炭等;注射25~50%葡萄糖液,经上述处理后仍频繁呕吐时,可注射阿托品对症治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无患子

药材名称无患子

拼音Wú Huàn Zǐ

别名穗子(《多能鄙事》),木患子、肥珠子、油珠子、菩提子(《纲目》),木挽子、油患子(《中国树木分类学》),圆肥皂、桂圆肥皂(《现代实用中药》),洗手果、苦枝子(《广西中兽医药植》)。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无患树种子。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取种子晒干。

原形态无患树(《本草拾遗》),又名:桓(《山海经》),拾栌木(崔豹《古今注》),楺娄、栌木(《纂文》),噤娄(《本草拾遗,),拾栌鬼木(《中华古今注》),卢鬼木(《纲目》),黄目树(《台湾府志》),目浪树。

落叶或常绿乔木,高达25米。枝开展,小枝无毛,密生多数皮孔;冬芽腋生,外有鳞片2对,稍有细毛.通常为双数羽状复叶,互生;无托叶;有柄;小叶8~12枚,广披针形或椭圆形,长6~15厘米,宽2.5~5厘米,先端长尖,全缘,基部阔楔形或斜圆形,左右不等,革质,无毛,或下面主脉上有微毛;小叶柄极短。圆锥花序,顶生及侧生;花杂性,小形,无柄,总轴及分枝均被淡黄褐色细毛;萼5片,外2片短,内3片较长,圆形或卵圆形;花冠淡绿色,5瓣,卵形至卵状披针形,有短爪;花盘杯状;雄花有8~10枚发达的雄蕊,着生于花盘内侧,花丝有细毛,药背部着生;雌花,子房上位,通常仅1室发育;两性花雄蕊小,花丝有软毛。核果球形,径约15~20毫米,熟时黄色或棕黄色。种子球形,黑色,径约12~15毫米。花期6~7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根(无患树蔃)、韧皮(无患树皮)、嫩枝叶(无患子叶)、果肉(无患子皮)、种仁(无患子中仁)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分布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陕西等地。产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的种子呈球形,径长14毫米。外表黑色,光滑。种脐线形,周围附有白色绒毛。种皮骨质,坚硬。无胚乳,子叶肥厚,黄色,胚粗壮稍弯曲。

化学成分含无患子皂甙(sapindussaponin)、脂肪油、蛋白质。

性味苦,平,有毒。

①《本经逢原》:"苦,平,无毒。"

②《南宁市药物志》:"苦涩,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祛痰,消积,杀虫。治喉痹肿痛,咳喘,食滞,白带,疳积,疮痹,肿毒。用于白喉症,精囊病,淋浊尿频。清热,祛痰,消积,杀虫。喉痹肿痛、咳喘、食滞、白带、疳积、疮癣、肿毒。

①《生草药性备要》:"止血;煨食杀虫,去腻;煮膏药祛风、消肿、拔毒。"

②《广西中药志》:"烧灰研末吹喉治声哑。"

③《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各种喉症,感冒发热,百日咳,白浊,白带,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研末或煨食。外用:研末吹喉、擦牙,或煎汤洗、熬膏涂。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复方①治双单鹅喉:无患于三钱,凤尾草三钱,煎服。

②治鹅喉:无患子二钱,元明粉一钱五分,梅片六分,研极细末吹喉。严重者加麝香一分。

③治哮喘:无患子煅灰,开水冲服,小儿每次六分,成人每次二钱,每日一次,连服数天。(①方以下出《岭南草药志》)

④治虫积食滞:无患子五至七粒,煨熟吃,每日一次,可连服数日。(《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厚皮癣:无患子酌量,用好醋煎沸,趁热搽洗患处。(《岭南草药志》)

⑥治牙齿肿痛:无患子一两,大黄香附各一两,青盐半两,泥固煅研,日用擦牙。(《普济方》)

⑦去风明目。用无患子皮、皂角、胡饼、草菖蒲,同捶碎,加浆水调作弹子大,取以泡汤洗头,能去风明目。

⑧洗面去斑。用无患子上捣烂,加白面和为在丸,每日取以洗面,去垢及斑,甚效。

⑨子中仁:牙齿肿痛。用肥珠子一两,大黄香附各一两,青盐半两,泥土固封,火煅,研细。每日取以擦牙。

临床应用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取洗净去皮的无患子1斤,加水1000毫升煎成浓液。每次取50~100毫升加温开水1000毫升稀释,按常规灌洗阴道,每日1次,7~10天为一疗程。同时配合清热化湿的中药内服。经治10例均于灌洗一疗程后,复查滴虫阴性。5例追踪观察2~3个月未见复发;1例于2月后复发,再行治疗仍然有效。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无患子

药材名称无患子

拼音Wú Huàn Zǐ

英文名Chinese Soapberry Fruit, Seed of Chinese Soapberry

别名木患子、肥珠子、油珠子、菩提子、圆肥皂、桂圆肥皂、洗手果、油患子、油皂果。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无患子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和果皮,取种子晒干。

原形态无患子 落叶大乔木,高可达20多米。嫩枝绿色,无毛。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连柄长25-45cm或更长,叶轴上面两侧有直槽;小叶5-8对,通常近对生,小叶柄长约0.5cm;叶片薄纸质,长椭圆状披针形或稍呈镰形,长7-15cm或更长,宽2-5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腹面有光泽,两面无毛或背面被微柔毛。花序顶生,圆锥形;花小,辐射对称;萼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大的长约0.2cm,外面基部被疏柔毛;花瓣5,披针形,有长爪,长约0.25cm,外面基部被长柔毛或近无毛,鳞片2个,小耳状;花盘碟状,无毛;雄蕊8,伸出,花丝中部以下密被长柔毛;子房无毛。

核果肉质,果的发育分果爿近球形,直径2-2.5cm,橙黄色,干时变黑。种子球形,黑色,坚硬。花期春季,果期夏秋。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本品多为野生入药。喜生于温暖,土壤松而稍湿润山坡疏林或树旁较肥沃的向阳地区。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至西南地区。各地寺庙、庭园和树边常见栽培。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足,则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稍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肥沃土地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选择成熟、饱满的果实,去掉果皮,洗净晾干或晒干。春季播种,由于种子的种皮骨质,坚硬,可用粉砂擦破种皮,浸种后开沟点播,行距35cm,种子粒距10cm,覆土3cm,浇水保湿。当苗高40cm左右移栽。按行株距400cm×400cm开穴,每穴1株,定植。

性状性状鉴别 种子球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5cm。表面黑色,光滑,种脐线形,附白色绒毛。质坚硬。剖开后,子叶2枚,黄色,肥厚,叠生,背面的1枚较大,半抱腹面的1枚;胚粗短,稍弯曲。气微,味苦。

化学成分种仁含蛋白质31.87%,灰分5.19%,总非纤维碳水化合物14.86%,戊聚糖2.21%,淀粉11.94%,粗纤维14.14%。此外,尚检出脂肪酸(fatty acid),山萮酸(behenic acid)及二十四烷酸。种子含脂肪油43.18%及糖脂(glycolipid)。无患于含天然表面活性物质,该表面活性物质中含有萜类(terpenoid)甾体皂甙(steroid saponin),氨基酸(amino acid),蛋白质(protein),维生素(vitamin),油酸(oleic acid),油脂(oil)。果皮含无患子倍半萜甙(mukuroziside)Ⅰa、Ⅰb、Ⅱa、Ⅱb,无患子皂甙(mukurozisaponin)X、Y1、Y2、E、G,无患子属皂甙(sapindoside)A、B,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常春藤皂甙元a-L-吡喃阿伯糖基(1→3)-a-L-吡喃鼠李糖基(1→2)-a-L-吡喃阿拉伯糖甙[hederagenin-a-L-arabinopyranosyl(1→3)-a-L-rhamnopyranosyl(1→2)-a-L-arabinopyranoside],常春藤皂甙元-a-L-呋喃阿拉伯糖基(1→3)-a-L-吡喃鼠李糖基(1→2)-a-L-吡喃阿拉伯糖甙[hederagenin-a-L-arabinofuranosyl(1→3)-a-L-rhamnopyranosyl(1→2)-a-L-arabinpopyranoside]。

药理作用1.对血压的作用:皮下注射无患子提取的皂甙类物质,可致家兔血压下降,血胆固醇无变化。

2.用含丰富胆固醇的饮食,饲养家兔,造成动脉硬化后,就连续口服皂甙30-50天,从第40天开始血胆固醇可以从248-292mg%,降低到53-110%,若在动脉硬化后第40天才开始治疗,则降胆固醇作用不太显着,同时血卵磷脂增加。

毒性无患子皂甙有溶血作用。给家兔静脉注射,其致死量为0.03-0.04g/kg,死因为呼吸麻痹。

炮制除去果肉、杂质,取种子晒干。

性味苦;辛;寒;小毒

归经心;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祛痰;消积;杀虫。主喉痹肿痛;肺热咳喘;音哑;食滞;疳积;蛔虫腹痛;滴虫性阴道炎;癣疾;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研末。外用:适量,烧灰或研末吹喉、擦牙,或煎汤洗、划熬膏涂。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止血;煨食杀虫、去腻;煮膏药祛风、消肿、拔毒。

2.《广西中药志》:烧灰研末吹喉治声哑。

3.《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各种喉症,感冒发热,百日咳,白浊,白带,小儿疳积。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山狸子骨

    药材名称山狸子骨拼音Shān Lí Zǐ Gǔ别名豹猫、抓鸡虎、喷鸡虎、野猫、平头狸、豹狸、斑猫、钱猫来源食肉目猫科豹猫Felis bengalensis chinensis Gray,以骨

  • 膜蕨囊瓣芹

    药材名称膜蕨囊瓣芹拼音Mó Jué Nánɡ Bàn Qín别名细沙毛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膜蕨羹瓣芹的带根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nopetalum trichomanifolium

  • 龙珠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珠果药材名称龙珠果拼音Lónɡ Zhū Guǒ别名龙须果、大种毛葫芦来源西番莲科龙珠果Passiflora foetida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性味甘、酸,

  • 柯榔木

    药材名称柯榔木拼音Kē Lánɡ Mù别名大叶子树、野火绳、大泡火绳、大毛叶子火绳。来源药材基源:为椴树科植物一担柴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ona floribunda(Wall.)Crai

  • 郁李仁

    《中国药典》:郁李仁药材名称郁李仁拼音Yù Lǐ Rén英文名SEMEN PRUNI别名小李仁、大李仁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欧李(酸丁、小李红)Prunus humilis Bung

  • 玉米花

    药材名称玉米花拼音Yù Mǐ Huā别名玉蜀黍花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雄花穗。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ea mays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原形态玉蜀黍,高大的一年生栽培植物。

  • 通经草

    《中药大辞典》:通经草药材名称通经草拼音Tōnɡ Jīnɡ Cǎo别名金丝草(《山西中药志》),止惊草、金线铜皮、铁骨草(《浙江中药资源名录》),分经草、小孩拳、伸筋草(《河南中草药手册》)。出处《山

  • 扁担杆

    药材名称扁担杆拼音Biǎn Dɑn Gǎn别名娃娃拳、麻糖果、月亮皮、葛荆麻来源椴树科扁担杆属植物扁担杆Grewia biloba G. Don,以根或全株入药。夏秋采挖,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辛、甘,温

  • 红粉

    《中国药典》:红粉药材名称红粉英文名HYDRARGYRI OXYDUM RUBRUM来源本品为红氧化汞(HgO)。性状本品为橙红色片状或粉状结晶,片状的一面光滑略具光泽,另一面较粗糙。粉末橙色。质硬,

  • 鸭头

    《中药大辞典》:鸭头药材名称鸭头拼音Yā Tóu出处《别录》来源为鸭科动物家鸭的头。功能主治《别录》:"煮服,治水肿,通利小便。"复方治阳水暴肿,面赤,烦躁,喘急,小便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