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小金钱草

小金钱草

《中药大辞典》:小金钱草

药材名称小金钱草

拼音Xiǎo Jīn Qián Cǎo

别名荷包草(《百草镜》),肉馄饨草(《眼科要览》),金锁匙(《纲目拾遗》),黄疸草(《中国植物图鉴》),小马蹄草(《贵州民间方药集》),螺丕草(《福建民间草药》),小铜钱草、酒杯窝(《广西中兽医药植》),金挖耳鸡眼草、小灯盏菜(《广西中药志》),小迎风草、小碗碗草(《四川中药志》),小元宝草(《上海常用中草药》),落地金钱(《福建中草药》),小蛤蟆碗(《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九连环(《四川常用中草药》)。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旋花科植物马蹄金全草。4~6月收采,晒干,去净泥杂。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匍匐、纤细,长至30厘米,节处着地生不定根,全体通常被丁字形着生的毛。单叶互生,圆形至肾形,径6~10毫米,很少达25毫米,先端圆形,有时微凹,全缘,基部深心形,上面绿色,光滑,下面浅绿色,秃净或有疏柔毛。花小,单生叶腋,花梗短于叶柄;花萼5裂,裂片卵形,长不及1毫米,绿色,宿存;花冠钟状,白色;雄蕊5;子房上位,2室,为两个分离的心皮组成。蒴果近球形,径约2毫米,短于花萼。种子两粒。花期4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路边、草丛、墙下等半阴湿处。分布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湖南、湖北、江西、台湾等地。产四川、浙江、福建、广西、湖南等地。

性状干燥全草多皱缩成团,根细,黄绿色,茎纤细,灰棕色,连同叶之下面,均被以稀疏白色或灰黄色毛茸。质脆,易折断。断面中有小孔。叶互生,多皱缩,圆形或肾形,灰绿色至棕色,上面稍粗糙,质脆易碎,生药中稀见花果。气微弱,味辛。

性味苦辛,凉。

①《纲目拾遗》:"性微寒。"

②《福建民间草药》:"辛,平。"

③《广西中药志》:"味淡微酸,性凉,无毒。"

归经《闽东本草》:"入肺、肝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活血。治黄疸,痢疾,砂石淋痛,白浊,水肿,疔疮肿毒,跌打损伤。

①《百草镜》:"利湿热。治黄疸,臌胀,白浊,经闭;捣汁点热眼;煎汤洗痔疮肿痛。"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治病后体虚,兴奋精神;又可利尿,治水肿。"

③《广西中药志》:"利尿,散瘀,止痛。治五淋,白浊,痢疾;外治跌打刀伤,风火眼痛。"

④《四川中药志》:"除风,理气。治风寒咳嗽。跌打损伤及黄疸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或捣汁滴眼。

注意《纲目拾遗》:"忌盐。"

复方①治黄疸:荷包草、螺蛳三合。同捣汁澄清,煨热服。(《周益生家宝方》)

②治痢疾:鲜螺丕草两三握;洗净后,捣烂并绞汁,加冰糖一两炖半小时,饭前分两次服。(《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水肿初起:活鲫鱼大者一尾,用瓷片割开,去鳞及肠血,以纸拭净,勿见水,以荷包草填腹令满,甜白酒蒸热,去草食鱼。(《百草镜》)

④治全身水肿(肾炎):鲜马蹄金捣敷脐上,每日一次,七日为一疗程,或五钱至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⑤治膀胱结石及胆结石:小金钱草、满天星、大金钱草蒲公英。共煎服。(《四川中药志》)

⑥治伤风感冒:马蹄金五钱至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⑦治中暑腹痛:鲜马蹄金二两。捣汁,冲酒或开水服。(《福建中草药》)

⑧治尿血:鲜马蹄金一至二两,冰糖五钱。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⑨治小儿腹胀:鲜黄疸草一两,冰糖三钱,开水适量冲炖服;渣捣敷脐中。

⑩治跌打损伤:鲜黄疸草五钱,生姜二片,共捣烂擦伤处;并以鲜黄疸草二两,黄酒、开水各四两,炖服。

⑾治小儿乳蛾:鲜黄疸草捣烂,浸米泔中约一小时,取浓汁频频含漱。(⑨方以下出《闽东本草》)

⑿治眼中生疔:肉馄饨草(连根、叶)和酒酿糟捣汁饮。(《眼科要览》)

⒀治手指螺疔:鲜黄疸草一两,冬蜜少许,捣烂敷患处。未成脓者消散,巳成脓者促其溃脓。(《闽东本草》)

⒁治乳痈:鲜马蹄金捣烂外敷。(《上海常用中草药》)

⒂治蛇咬:灰藿、内馄饨草、野甜菜,三味共捣敷之。(《周益生家宝方》)

⒃治肺出血:鲜螺丕草一握,洗净,捣烂并绞汁,酌加冰糖炖半小时,饭后服,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小金钱草

药材名称小金钱草

拼音Xiǎo Jīn Qián Cǎo

英文名Creeping Dichondra Herb, Herb of Creeping Dichondra

别名荷包草、肉馄饨草、金锁匙、黄疸草、小马蹄草、螺丕草、小铜钱草、酒杯窝、金挖耳鸡眼草、小灯盏菜、小迎风草、小碗碗草、小半边莲、地不腊、星子草、小元宝草落地金钱、小蛤蟆碗、九连环、小马蹄金金钱草、玉蚀饨、小半边钱、小类盏、金马蹄草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马蹄金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chondra repens Forst.

采收和储藏:全年随时可采,鲜用或洗净晒干。

原形态马蹄金,多年生匍匐小草本。茎细长,被灰色短柔毛,节上生根。单叶互生;叶柄长3-5cm;叶片肾形至圆形,直径0.4-2.5cm,先端宽圆形或微缺,基部阔心形,叶面微被毛,背面被贴生短柔毛,全缘。花单生于叶腋,花柄短于叶柄,丝状;萼片5,倒卵状长圆形至匙形,长2-3mm,背面及边缘被毛;花冠钟状,黄色,深5处;子房被疏柔毛,2室,花柱2,柱头头状。蒴果近球形,直径约1.5mm,膜质。种子1-2颗,黄色至褐色,无毛。花期4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路边、沟边草从事 或墙下、花坛等半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栽培生物学物性 生长于半阴湿,土质肥沃的田间或山地。

栽培技术 采用分蔸繁殖,于4-5月将匍匐茎带土铲起分成小蔸,按穴距15-20cm进行栽植。栽浇水保湿,注意除去杂草。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缠绕成团。茎细长,被灰色短柔毛,节上生根,质脆,易折断,断面中有小孔。叶互生,多皱缩,青绿色,灰绿色或棕色,完整者展平后圆形或肾形,直径0.5-2cm,基部心形,上面微被毛,下面具短柔毛,全缘;叶柄长约2cm;质脆易碎。偶见灰棕色近圆球形果实,直径约2mm。种子1-2,黄色或褐色,气微,味辛。以吉多、色青绿者为佳。

药理作用58%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苦辛;凉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主黄疸;痢疾;砂淋;白浊;水肿;疔疮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纲目拾遗》:忌盐。

各家论述1.《百草镜》:利湿热。治黄疸,臌胀,白浊,经闭;捣汁点热眼;煎汤洗痔疮肿痛。

2.《贵州民间方药集》:治病后体虚,兴奋精神;又可利尿,治水肿。

3.《广西中药志》:利尿,散瘀,止痛。治五淋,白浊,痢疾;外治跌打刀伤,风火眼痛。

4.《四川中药志》:除风,理气。治风寒咳嗽,跌打损伤及黄疸病。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土阿魏

    药材名称土阿魏拼音Tǔ ā Wèi出处汪连仕《采药书》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根皮捣取的液汁凝结而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臭梧桐"条。功能主治宽筋活血,化痞消症。摘录《中药

  • 假蒟

    《中药大辞典》:假蒟药材名称假蒟拼音Jiǎ Jǔ别名蛤药、酿苦瓜、封口好、毕拨子(《生草药性备要,),假荖、蛤荖(《岭南采药录》),假蒌(《南宁市药物志》),猪拨菜(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蛤蒌

  • 西北莸

    药材名称西北莸别名小六月寒[陕西]来源马鞭草科莸属植物西北莸Caryopteris tangutica Maxim.以全株入药。功能主治调经活血,祛湿。主治崩漏,白带,月经不调。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蒒实

    药材名称蒒实拼音Shī Shí别名自然谷、禹余粮(张华《博物志》),师草实(《本草拾遗》),砂贡子(《中国经济植物志》)。出处《海药本草》来源为莎草科植物蒒草的果实。原形态蒒草(《海药本草》

  • 北鱼黄草

    药材名称北鱼黄草拼音Běi Yú Huánɡ Cǎo英文名seed of Siberian Merremia别名钻之灵、小瓠花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北鱼黄草的

  • 鹗骨

    《中药大辞典》:鹗骨药材名称鹗骨拼音è Gǔ出处《纲目》来源为鹰科动物鹗的骨胳。原形态鹗(《纲目》),又名:睢鸠(《诗经》),王睢(《尔雅》),沸波(《淮南子》),鱼鹰(《禽经》),下窟乌(

  • 柳叶藓

    药材名称柳叶藓拼音Liǔ Yè Xiǎn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藓科植物柳叶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blystegium serpens(Hedw.)B.S.G.[Hypnum serpens

  • 三钻七

    药材名称三钻七拼音Sān Zuàn Qī别名三钻风、甘姜、香丽木、山胡椒来源樟科钓樟属植物三桠乌药Lindera obtusiloba Blume,以树皮入药。四季可采,多用鲜品或晒干用。性

  • 豉汁

    药材名称豉汁拼音Chǐ Zhī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淡豆豉加入椒、姜、盐等的加工制成品。制法《纲目》:"用好豉三斗。清麻油熬令烟断,以一升拌豉,蒸过摊冷晒干,拌再蒸,凡二遍。以白盐一斗捣和,

  • 满山红

    《中国药典》:满山红药材名称满山红拼音Mǎn Shān Hónɡ英文名FOLIUM RHODODENDRI DAURICI别名东北满山红、迎山红、靠山红、山崩子来源本品为杜鹃花科植物兴安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