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密纹薄芝

密纹薄芝

药材名称密纹薄芝

拼音Mì Wén Báo Zhī

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密纹薄芝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noderma tenue Zhao,Xu et Zhang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集,晒干备用。

原形态子实体一年生,有柄,有时无柄,木栓质至木质。菌盖半圆形或近扇形,基部常连结在一起,(5.5-7.5)cm×(3.5-6)cm,厚2-4mm,表面紫褐色或近黑色,近边缘处稍呈红褐色,有光泽,有显着的轮纹,靠近边缘轮纹更加稠密,基部纵皱显着;边缘薄而锐,多向内卷,呈波状。菌柄圆柱形,粗细不等,或稍扁,有时近念珠状,侧生或稍呈背侧生,与菌盖接触处凸起,与盖面同色或较深,有光泽。管口面污白色至污黄色;管口圆形或近圆形,每1mm间5-6个。菌肉淡白色或木材色,厚1-2mm,菌肉里有多数球形或近球形的腹孢子。孢子卵形或顶端平截,双层壁,外壁无色,光滑,内壁小刺不明显,淡褐色至褐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木上。多为人工培育。

资源分布:密纹薄芝 主产于北京。

性状性状鉴别 菌盖半圆形,长径5.5-7.5cm,短径3.5-6cm,厚2-4mm,表面紫褐色或淡黑褐色,边缘稍呈红褐色;有似漆样光泽,轮纹显着,近边缘处更为稠密;边缘薄,波状,内卷。管口面污白色或污黄色,管口类圆形,每1mm间5-6个。纵切面可见菌管长约1.5mm,淡褐色。菌柄圆柱形,粗细不等,常近似念珠状,与菌盖同色,具光泽。木栓质或木质。气微,味淡。

2.显微鉴别 皮壳构造呈拟子实层型,微带褐色,组成菌丝棍棒状,顶端膨大部分宽4.5-9μm,长20-25μm。生殖菌丝透明,壁薄,直径3-5μm。骨架菌丝淡褐色,壁厚至实心,树状分枝,骨架干直径4-6μm,分枝末端形成鞭毛状无色缠绕菌丝。缠绕菌丝无色,壁厚,直径1.5-2μm。孢子卵形,或顶端平截,外壁透明,平滑,内壁无小刺或小刺不明显,淡褐色或褐色,长9-11μm,直径6-7.3μm。腹孢子近球形,淡褐色,有纹饰,长12-13.5μm,直径10.5-12μm。

性味微苦;温

功能主治宁心安神;解毒保肝。主神经衰弱;心悸;失眠;急性肝炎;慢性肝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研末冲。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水枇杷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枇杷药材名称水枇杷拼音Shuǐ Pí Pá别名水东哥来源水东哥科水东哥属植物水枇杷Saurauia tristyla DC.,以根和叶入药。性味微苦,凉。功能

  • 黄颔蛇骨

    《中药大辞典》:黄颔蛇骨药材名称黄颔蛇骨拼音Huánɡ Hàn Shé Gǔ出处《纲目》来源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的骨。功能主治《纲目》:"治久疟,劳疟。炙,入丸

  • 金牛草

    药材名称金牛草拼音Jīn Niú Cǎo别名小兰膏、细叶金不换、细金草(《岭南采药录》),小金不换(《广东中药》Ⅱ),细金牛草、七寸金(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小金牛草(广州部队《常用

  • 小金发藓

    药材名称小金发藓拼音Xiǎo Jīn Fā Xiǎn别名红孩儿、止血药来源药材基源:为金发藓科植物东亚小金发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gonatum inflexum(Lindb.)Lac.

  • 琉璃草根

    《中药大辞典》:琉璃草根药材名称琉璃草根拼音Liú Lí Cǎo Gēn别名倒提壶、大赖毛子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紫草科植物展枝倒提壶的根。春、秋挖根,晒干。原形态多年

  • 诃子叶

    《中药大辞典》:诃子叶药材名称诃子叶拼音Hē Zǐ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叶片。化学成分含莽草酸、去氢莽草酸、奎宁酸、阿拉伯糖、果糖、葡萄糖、蔗糖等。还含鞣质约10%。功能

  • 斑竹壳

    《中药大辞典》:斑竹壳药材名称斑竹壳拼音Bān Zhú Ké别名斑竹衣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刚竹的箨。功能主治清血热;烧灰吃,透斑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去毛),

  • 岩笋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笋药材名称岩笋拼音Yán Sǔn别名通兰、岩角、石竹子、岩竹、接骨丹[云南大理]来源兰科通兰属植物通兰Thunia alba (Lindl.)Reichb. f.以全草

  • 糠谷老

    《全国中草药汇编》:糠谷老药材名称糠谷老拼音Kānɡ Gǔ Lǎo别名糠古老、看谷老、老谷穗、枪谷老、老枪谷、枪谷来源真菌类霜霉科指梗霉属植物禾指梗霉(粟白发菌)Sclerospora gramini

  • 粳米

    《全国中草药汇编》:粳米药材名称粳米拼音Jīnɡ Mǐ别名白米来源禾本科粳米Oryza sativa L.,以种子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功能主治温中和胃,益气止泄。主治烦躁口渴,赤痢热躁,伤暑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