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多头苦荬

多头苦荬

《全国中草药汇编》:多头苦荬

药材名称多头苦荬

别名鸭舌草、黄花山鸭舌草

来源菊科多头苦荬Ixeris polycephala Cass.[Lactuca polycephala (Cass.) Benth.],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

性味苦、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痞;外用消炎退肿。主治肺热喉痛,腹痛,痞块,阑尾炎;外用治疔疮肿毒,乳痈,目赤肿痛,皮肤风疹。

用法用量鲜品1~1.5两。外用适量,鲜草捣烂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多头苦荬

药材名称多头苦荬

拼音Duō Tóu Kǔ Mǎi

英文名all-grass of Polycephalous Ixeris

别名黄花地丁、黄花山鸭舌草剪刀草、剪子股、还魂草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多关苦荬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xeris polycephala Cadd. [Lactruca polycephala (Gass.) Benth.]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关苦荬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5-40cm。全株无毛。基生叶条状披针形,长8-22cm,宽6-13mm,先关渐尖,基部狭窄成柄,全缘,稀羽状分裂;茎生叶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14cm,宽8-14mm,无柄,先端渐尖,基部耳状,抱茎。头状花序密集成伞房状或近伞诚心诚意太,具细梗;总苞片6-8mm;外层总苞片小,卵形,内层总苞片8,卵状披针形,长5-8mm;舌状花黄色,长8-9mm,先端5齿裂。瘦果成熟时黄棕色,纹锤形,长3-4mm,具翅枝,先端有短尖头,喙长约1mm,冠毛白色。花果期4-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通常生路边或低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15-30cm。完整基生叶片展平后呈线状披针形,长8-20cm,宽5-13cm,边缘全缘或具短尖齿,稀羽状分裂;茎生叶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5cm,宽7-14mm,有翅棱,喙长约1mm。气微,味苦。

性味味苦;甘;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咽痛;目赤肿痛;阑尾炎;疔疮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4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用于喉痛、腹痛、风疹、阑尾炎。外用于无名肿毒、乳痈。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地菍根

    《中药大辞典》:地菍根药材名称地菍根拼音Dì Rěn Gēn别名地茄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地稔根(《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地菍的根。8~12月采收。

  • 海南地不容

    药材名称海南地不容拼音Hǎi Nán Dì Bù Rónɡ别名金不换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海南地不容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phania hainanensis H.S.Loet Y.T

  • 小羊肚菜

    药材名称小羊肚菜别名小羊肚菌、美味羊肚菌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盘菌目马鞍菌科小羊肚菜Morchella deliciosa 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春夏之交雨后,生于稀疏林内地上。性味甘,平。功能主

  • 石上瓜子菜

    药材名称石上瓜子菜拼音Shí Shànɡ Guā Zǐ Cài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东南景天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dum alfredii Hance[S.formosanum N.E.

  • 獭肝

    《中药大辞典》:獭肝药材名称獭肝拼音Tǎ Gān别名水獭肝(《纲目》)。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鼬科动物水獭的肝脏。全年均可捕捉。捕得后,剖腹取肝,连同心、肺,去净油脂、肌肉,洗净血液,悬通风处阴干。

  • 南瓜叶

    《中药大辞典》:南瓜叶药材名称南瓜叶拼音Nán Guā Yè出处《岭南草药志》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叶片,夏、秋采收。化学成分含叶绿素。为天然食用色素。功能主治治痢疾,疳积,创伤。

  • 药用小阴地蕨

    药材名称药用小阴地蕨拼音Yào Yònɡ Xiǎo Yīn Dì Jué别名蕨萁细辛来源药材基源:为阴地蕨科植物药用阴地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epteridium officinale(C

  • 人头七

    药材名称人头七拼音Rén Tóu Qī别名开口箭、人参果、牛党参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角盘兰的带根茎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rminium monorhis(L.)R.Br.采收和储藏:秋季采

  • 矮脚龙胆

    《中药大辞典》:矮脚龙胆药材名称矮脚龙胆拼音ǎi Jiǎo Lónɡ Dǎn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龙胆科植物小龙胆草的全草。秋、冬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小龙胆草:矮小草本,高约4厘米

  • 蚺蛇肉

    《中药大辞典》:蚺蛇肉药材名称蚺蛇肉拼音Rán Shé Ròu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蟒蛇科动物蟒蛇的肉。原形态蟒蛇,又名:蟒、王蛇(《尔雅》),南蛇、埋头蛇(《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