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四川澄茄子

四川澄茄子

药材名称四川澄茄子

拼音Sì Chuān Chénɡ Qié Zi

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潺槁树的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tsea moupinensis Lec.var.szechuanica(Allen)Yang et P.H.Huang

采收和储藏:8月采摘,阴干。

原形态四川木姜子落叶乔木,高15-20m。幼枝黄褐色,密被黄褐色绒毛,顶芽圆锥形,密被黄褐色绒毛。叶互生;叶柄长3-12.5cm,密被黄色绒毛;叶片椭圆形或倒卵形,稀近圆形,长6-15cm,宽2-7cm,先端渐尖,圆钝或短尖,基部楔形,纸质,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密被灰黄色绒毛。伞形花序单生于去年枝顶,先叶开放;花单性,雌雄异株;每一花序有花8-10朵;花梗密被黄色绒毛;花被裂片6,黄色,近圆形,外面中肋有柔毛;能育雄蕊9,花丝无毛;退化雌蕊细小,无毛。果球形,直径3-4mm,成熟时黑色;果柄长5-10mm,有短柔毛。花期3-4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地路旁或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东北部。

性状性状鉴别 果实圆球形,直径2.5-3.5mm,表面黑褐色,果皮皱缩呈网状纹理。基部有果柄,长5-10mm,有时脱落。果皮坚脆,剥开后内为种皮,子叶肥厚,2枚,富含油质。具强烈窜透性香气,味辛凉。

性味辛;微苦;温

功能主治温中止痛。主胃寒腹痛;呃逆;呕吐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矮脚苦蒿

    《中药大辞典》:矮脚苦蒿药材名称矮脚苦蒿拼音ǎi Jiǎo Kǔ Hāo别名鱼胆草、苦艾、劲直假蓬(《云南中草药选》),金龙胆草(《四川中草药通讯》)。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苦蒿的全草

  • 礜石

    《中药大辞典》:礜石药材名称礜石拼音Yù Shí别名礜(《山海经》),青分石、立制石、固羊石(《本经》),白礜石、鼠乡、泽乳(《吴普本草》),太白石,石盐(《别录》)。出处《本经》

  • 白三七

    药材名称白三七拼音Bái Sān Qī别名打不死、还阳参、三面七、接骨丹、三步接骨丹、三匹七。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景天科植物豌豆七的全草。夏季采收全草,晒干用或鲜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全

  • 黄藨根

    《中药大辞典》:黄藨根药材名称黄藨根拼音Huánɡ Pāo Gēn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切头悬钩子的根。8~9月采收。性味性平,味咸酸,无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治吐血及

  • 白花果

    药材名称白花果拼音Bái Huā Guǒ别名称杆红、红果树。来源为山茶科植物厚皮香的叶、花、果。叶,全年可采;果实,成熟时采收。原形态小乔木或灌木,高3~8米。小枝粗壮,圆柱形,无毛。单叶互

  • 野木瓜

    《中药大辞典》:野木瓜药材名称野木瓜拼音Yě Mù Guā别名那蘑、牛藤(《广西植物名录》)。出处《国药的药理学》来源为木通科植物七姐妹藤的茎、根。原形态常绿藤本。叶互生,掌状复叶,有3~7

  • 尖顶地星

    药材名称尖顶地星别名地星、土星菌、马勃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灰包目地星科尖顶地星Geastrum triplex (Jungh.) Fisch.,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夏秋雨后,生于林内地上。分布于吉林、

  • 假地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假地豆药材名称假地豆拼音Jiǎ Dì Dòu别名异叶山蚂蝗、田吊子、血筋草、拐仔草、铺地藤、乌蝇羽来源豆科假地豆Desmodium heterophyllum

  • 蝤蛴

    药材名称蝤蛴拼音Qiú Qí别名桔褐天牛[成虫名]、老母虫[幼虫名]来源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桔褐天牛Nadezhdiella cantori (Hope),以全虫入药。生境分部四川。

  • 苎麻花

    药材名称苎麻花拼音Zhù Má Huā出处《医林纂要》来源为荨麻科植物苎麻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苎麻根"条。功能主治①《医林纂要》:"作茹:清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