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四块瓦

四块瓦

《全国中草药汇编》:四块瓦

药材名称四块瓦

拼音Sì Kuài Wǎ

别名四叶对[江西]、四叶细辛、万根丹、灯笼花[吉林]、分叶芹

来源为金粟兰科金粟兰属植物银线草Chloranthus japonicus Sieb.,以根部入药。夏秋采集,晒干。

注:同属多种植物都常有四片顶生叶,一般于银线草同等使用:(1)宽叶金粟兰Chloranthus henryi Hemsl.;(2)东南金粟兰(四叶金)Chloranthus oldhami Solms-Laub.;(3)丝穗金粟兰水晶花)Chloranthus fortunei (A. Gray)Solms-Laub.;(4)全缘金粟兰(平头细辛、红线草)Chloranthus fortunei (A. Gray)Solms-Laub. var. holostegius Hand.-Mazz.。

性味辛、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散寒止咳,活血止痛,散瘀解毒。用于风寒咳嗽,风湿骨痛,闭经;外用治跌打损伤,淤血肿痛,毒蛇咬伤。5%的水浸液可杀灭孑孓。

用法用量5~8分;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注意有心脏病、吐血史及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四块瓦

药材名称四块瓦

拼音Sì Kuài Wǎ

别名四大天王(《草木便方》),四儿风(《分类草药性》),四匹瓦(《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出处《草木便方》

来源为金粟兰科植物宽叶金粟兰报春花科植物重楼排草、狭叶排草全草。全年可采,晒干。

原形态①宽叶金粟兰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50厘米。主根粗短,须根发达,多而粗,长10~14厘米,直径约3毫米,近先端分枝。茎直立,光滑无毛,具4~5个节。单叶轮生于茎端,通常4枚,叶片倒广卵形或长卵圆形,长10~17厘米,宽约8厘米,先端渐尖,钝头,边缘具圆齿,齿端芒尖,基部渐狭,呈阔楔形,两面光滑,背面叶脉被有白色柔毛;无柄或近于无柄。穗状花序通常2枝,直出枝顶,长12厘米,花两性及单性,小形,白色,花径约2~3毫米;雄花无花被,雄蕊3,倒卵圆形,合生成1片状体,3裂。核果,卵球形或球形,先端具尖状突起,外果皮肉质,果长约3.5毫米,宽约2毫米。花期4月。

生于中山区林下阴湿处。分布湖北,湖南、四川、浙江。

重楼排草,又名:大四块瓦。

多年生草本,高30厘米左右。茎直立,分枝少,节明显而稍膨大。茎下部叶对生,细小如鳞片状,抱茎;茎顶叶轮生,常为4片,阔椭圆形(幼者为卵圆形),先端突尖或短尖,基部渐尖或突尖,全缘,上面光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可见腺状斑点;叶柄极短。花簇生于茎顶,数朵至10数朵;花梗长约7毫米;花萼下部合生成球形,上部5深裂,裂片线状披钉形;花冠黄色,5深裂;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内;子房球形,花柱细长,1室。蒴果球形,熟后5瓣裂。花期5月。果期5~6月。

生于大山林中。分布四川、贵州、湖南等地。

③狭叶排草,详"追风伞"条。

性味辛,温,有毒。

①《草木便方》:"温。"

②《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无毒。"

③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性温,味涩微酸。"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治风寒咳嗽,风湿麻木、疼痛,月经不调,跌打痨伤。

①《草木便方》:"调经活血,治痰咳,跌打损伤,祛风,除湿,清毒热。"

②《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风湿麻木,筋骨疼痛。"

③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活血止痛。治跌打损伤,风寒咳嗽,风湿疼痛、痨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浸酒。

复方治风寒咳嗽及气喘:四块瓦、百部枇杷叶。水煎,加冰糖服。(《四川中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四块瓦

药材名称四块瓦

拼音Sì Kuài Wǎ

别名四大天王、四儿风、四匹瓦、大四块瓦、四片瓦、红四块瓦、四叶黄

出处本品以"落地梅"之名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落地梅,生湖南宝庆山阜,丛生,青茎红节,节叶对生,梢叶攒聚,叶中发绿苞成簇,细丝如针,开碎白花,花落苞黄,经时不脱,搓之,有细黑子,俚医用之。"考其图,与本品极相似。但落地梅花冠为黄色,文中所述"开碎白花"与落地梅略有不符,可能是原记载有误。

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落地梅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machia paridiformis Franch.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粗短或成块状;根簇生,纤维状,直径约lmm,密被黄褐色绒毛。茎通常2至数条簇生,直立,高10-45cm,不分枝,节部稍膨大。叶4-6片在茎端轮生,极少出现第2轮叶,下部叶退化呈鳞片状;无柄或近于无柄;叶片倒卵形以至椭圆形,长5-17cm,宽3-10cm,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稍呈皱波状,上面光绿色,下面淡绿色,无毛,两面散生黑色腺条,有时腺条颜色不显现,仅见条状隆起,侧脉4-5对.在下面稍隆起,网脉隐蔽,叶干时坚纸质。花集生茎端成伞形花序,有时亦有少数花生于近茎端的1对鳞片状叶腋;花梗长5-15mm;花萼长8-12mm,5深裂近达基部,裂片披针形或自卵形的基部长渐尖,无毛或具稀疏缘毛,有时具稀疏黑腺条;花冠黄色,长12-14mm,基部合生部分长约3mm,先端5裂片狭长圆形,宽约4.5mm,先端钝或圆形;雄蕊5.花丝基部合生成高2mm的筒,分离部分长3-5mm,裂片狭长圆形,宽约4.5mm,先端钝或圆形,花药椭圆形,长约1;5mm;雌蕊1,子房上位,无毛,1室,花柱长约8.5mm。蒴果球形,直径3.5-4mm,淡黄褐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林下湿润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含有重楼排草甙(paridiformoside),甙元为仙客来甙元(cyc1amiretin) D。

药理作用对于宫平滑肌的作用 从本品中提取的重排总素(为混合物),对家兔、豚鼠、大鼠和小鼠的离体子宫,家兔在位子宫和子宫瘘子宫均有兴奋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兴奋子宫H1受体和α受体有关。又提得一种皂甙名重楼排草甙,以3.3-12μg/ml浓度对小鼠、大鼠、豚鼠及家兔离体子宫均具有兴奋作用;以0.4mg/kg静脉注射于成年雌性家兔,可见在位子宫肌的收缩频率和收缩振幅明显增加,以0.8mg/kg静脉注射可见子宫张力和频率明显增加,并呈强直性收缩,具有作用剂量依赖关系。而对未成年家兔,上述剂量对子宫肌均无明显作用问。以本品制成冲剂,对101例产妇进行临床研究,连服3天。观察产后出血量、子宫体积大小以及子官收缩情况,并以麦角新碱作对照,结果显示该药疗效与麦角新碱相同。

毒性本品浸膏相当于原生药150g/kg给小鼠灌服,观察3天,无死亡。重排总素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09.2mg/kg。以重排总素2mg/kg(为人用量的 2倍)给小鼠每日灌服 1次,连续喂药6天,停1天,共喂药19天。第22日处死,未见重排总素对小鼠心、肝、脾、肺。肾和脑等重要器官有明显影响。在急性和亚急性实验过程中,未见小鼠出现惊厥、抽搐、肢体软瘫或步态不稳等症状,也未见厌食、大小便不正常,竖毛、呼吸缓慢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性味辛;苦;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止咳;解毒。主风湿疼痛;脘腹疼痛;咳嗽;跌打损伤;疖肿疗疮;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土白芨

    《中药大辞典》:土白芨药材名称土白芨拼音Tǔ Bái Jī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兰科植物二叶舌唇兰的块茎。8~10月采挖。原形态草本,高30~50厘米。块茎2个,近倒卵形,肥厚肉质,黄

  • 岩节连

    《中药大辞典》:岩节连药材名称岩节连拼音Yán Jié Lián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蕨叶人字果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褐色,有多数须根。叶基生,

  • 松蘑

    《全国中草药汇编》:松蘑药材名称松蘑别名松蕈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松蘑Tricholoma matsutake (S. Zto et Imai) Sing [Cortinellus edods

  • 四念癀

    《全国中草药汇编》:四念癀药材名称四念癀拼音Sì Niàn Huánɡ别名龙吐珠、琉璃繁缕来源报春花科四念癀Anagallis arvensis L. var. coer

  • 胡荽子

    《中药大辞典》:胡荽子药材名称胡荽子拼音Hú Suī Zǐ别名芫荽子(《普济方》)。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芫荽的果实。8~9月果实成熟时采取果枝,晒干,打下果实,除净杂

  • 短毛熊巴掌

    药材名称短毛熊巴掌拼音Duǎn Máo Xiónɡ Bā Zhɑnɡ别名野虎耳草、猪婆耳、豆角消、虎耳、叶红、猫耳朵、熊巴耳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短毛熊巴掌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ll

  • 黄土

    药材名称黄土拼音Huánɡ Tǔ别名好土(《本草拾遗》),好黄土(《东医宝鉴》)。出处《本草经集注》原形态一般呈灰黄色。富含钙盐及钙质结核,疏松,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柱状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

  • 《中药大辞典》:锡药材名称锡拼音Xī别名白锡(《山海经》),矧(《尔雅》),镴(《周礼》郑玄注),白镴(《尔雅》郭璞注)。出处《本经》来源为一种银白色金属,主要由锡石中炼出。原形态矿物形态详"

  • 枳椇叶

    《中药大辞典》:枳椇叶药材名称枳椇叶拼音Zhǐ Jǔ Yè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来源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枳椇子"条。功能主治①姚可成《食物本草》:&

  • 野香茅

    《中药大辞典》:野香茅药材名称野香茅拼音Yě Xiānɡ Máo别名香茅、香茅草出处《庐山中草药》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橘草的全草。夏、秋两季,于阴天或早上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须状。茎高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