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丁榔皮

丁榔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丁榔皮

药材名称丁榔皮

拼音Dīnɡ Lánɡ Pí

别名丁木树、白对节子

来源山茱萸灯台树属植物梾木Cornus macrophylla Wall.,以树皮入药。夏季剥取较老树枝的皮,晒干。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舒筋活络。用于风湿筋骨痛,腰腿痛,肢体瘫痪。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丁榔皮

药材名称丁榔皮

拼音Dīnɡ Lánɡ Pí

别名松杨木皮(《本草拾遗》)。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山茱萸科植物椋子木树皮。夏季剥取较老树枝的皮,晒干。

性味《本草拾遗》:"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主水痢,不问冷热,取皮煎令黑,服一升。"

②《陕西中草药》:"祛风止痛,通经活络。治筋骨疼痛,腰腿痛,肢体瘫痪。"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丁榔皮

药材名称丁榔皮

拼音Dīnɡ Lánɡ Pí

英文名Bark of Largeleaf Dogwood

别名松杨木皮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木来)木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wida macrophylla (Wall.)Sojak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取树皮,切段,晒干。

原形态落叶乔木或灌木,高4-15m。一年生枝赤褐色,疏生柔毛,有棱角。叶对生;叶柄长1.6-3cm,上面有浅沟,基部略呈鞘状;叶片椭圆状卵形至椭圆状长圆形,长8-16cm,宽4-8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侧脉5-7对,弓状弯曲。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长8-9cm,宽9-11cm;总花梗红色,花小,白色至黄色;花萼裂片4,齿三角形,外面褐柔毛;花瓣4,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雄蕊4,花药丁字形着生;子房下位,花柱短,棍棒表,宿存。核果球形,成熟时蓝黑以,核骨质,扁球形,两侧各有1条浇沟及6条脉纹。花期6-7月,果期8-9月。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利湿止泻。主筋骨疼痛;肢体瘫痪;痢疾;水泻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主水痢,不问冷热,取皮煎令黑,服一升。2.《陕西中草药》:祛风止痛,通经活络。治筋骨疼痛,腰腿痛,肢体瘫痪。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猫耳朵草

    《中药大辞典》:猫耳朵草药材名称猫耳朵草拼音Māo ěr Duo Cǎo别名草蚱蚂莲、土知母、毛芨蕨、龙头凤尾(《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来源为裸子蕨科植物金毛裸蕨的全草或根茎。

  • 黄皮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皮叶药材名称黄皮叶拼音Huánɡ Pí Yè别名油皮、油梅来源芸香科黄皮属植物黄皮Clausena lansium (Lour.) Skeels,以

  • 小柿子叶

    《中药大辞典》:小柿子叶药材名称小柿子叶拼音Xiǎo Shì Zi Yè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小叶黑面叶的叶。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小柿子"条

  • 棕树心

    《中药大辞典》:棕树心药材名称棕树心拼音Zōnɡ Shù Xīn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心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棕榈皮"条。功能主治《贵州民间方药集》

  • 白毛鹿茸草

    药材名称白毛鹿茸草拼音Bái Máo Lù Rónɡ Cǎo别名鱼腮草、六月霜来源为玄参科鹿茸草属植物白毛鹿茸草Monochasma savatieri Fra

  • 茄蒂

    《中药大辞典》:茄蒂药材名称茄蒂拼音Qié Dì出处《履巉岩本草》来源为茄科植物茄的宿萼。功能主治治肠风下血,痈疽肿毒,口疮,牙痛。①《本草衍义补遗》:"治口疮。&quo

  • 接骨木叶

    《中药大辞典》:接骨木叶药材名称接骨木叶拼音Jiē Gǔ Mù Yè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的叶片。4~10月均可采收。性味《现代实用中药》:"苦,寒。&q

  • 红茄苳

    药材名称红茄苳拼音Hónɡ Qié Dōnɡ英文名bark of Mangrove, bark of Fourpetale Mangrove别名红树皮、王梨跤出处始载于《中国树木分类学》。来源药材基源

  • 菘菜子

    药材名称菘菜子拼音Sōnɡ Cài Zǐ别名青菜子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青菜BrassicachinensisL.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ssica chinensis L.采收和储藏

  • 雪下红

    药材名称雪下红拼音Xuě Xià Hóng别名卷毛紫金牛、矮脚罗伞、毛罗伞来源紫金牛科雪下红Ardisia villosa Roxb.,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云南。性味苦、辛,平。功能主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