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二方。栀子(微炒)、胡黄连、木贼、赤芍药、生地黄、羚羊角、龙胆草、银柴胡、蝉蜕、甘草、菊花、蒺藜。加灯心,水煎服。治疳热上攻而致的眼疳,痒涩赤烂,眼胞肿疼,白睛生翳,流
小儿各种呕吐病证的总称,历代医家分类不一:①《活幼心书》诸吐有冷吐、热吐、积吐、伤风嗽吐、伤乳吐。②《幼科全书》:有物无声曰吐,有声无物曰呕,有声有物曰呕吐。其证有三:有寒、有热、有食积伤。③《幼科类
指肝之精气不足,亦称肝气虚。《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肝气不足,则病目不明,两胁拘急,筋挛不得太息,爪甲枯,面青善悲怒,如人将捕之,是肝气之虚也。”治宜滋养肝肾。
即气化不利。见该条。
经穴别名。所指有二:①出《针灸甲乙经》。即大赫,见该条。②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即内关,见该条。
《黄帝内经素问·病能论》方。泽泻、白术各十分,麋衔五分。为末,每服三指撮,食前冲服。治酒风,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
病证名。指水肿以血瘀为主者。《丹溪心法·水肿》:“其皮间有红缕赤痕者,此血肿也。”多因瘀血留滞,血化为水所致。主要表现为四肢浮肿,皮肉间有红丝血痕,或妇女经水先断,后见水肿,少腹胀痛拒按,小便清长等。
【介绍】:见王璆条。
出《妇人良方大全》卷六。即女子梦交。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球兰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