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豆腐疔。见该条。
丛书名。明·黄承昊辑。作者将自著《医宗撮精》(一名《医宗摘要》)、《折肱漫录》二书合辑,并加评注以阐发原意。《医宗撮精》系将薛己《内科摘要》及其所注《名医杂著》纂录编成。《折肱漫录》,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紫金龙之别名,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马蔺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幼科释谜》。证见骨蒸劳热,咳嗽潮热,往来寒热,口干便燥等。宜逍遥散,舒肝养血以润燥。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腕痈。见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蟾酥,详该条。
清·张仲华撰。张氏医案最早整理本名《爱庐方案》,共分76门,一百余案,刊于咸丰年间。1882年柳宝诒从抄本中选录24案,并加按语,编入《柳选四家医案》,改名《爱庐医案》。分内伤杂病、内风、伏气、疫邪、
又名何寓、丹穴、幽谷、赤。《素女经》:“深内茎刺婴女。”即阴道穹窿。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墓头回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