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肾阳衰微、命门火衰、下元虚惫、真元下虚。即肾阳虚之严重者。临床表现精神萎靡,动则气喘,腰膝痠冷,四肢清冷,腹大胫肿,黎明前泄泻,癃闭或夜尿频数,尺脉沉迟等。治宜温补命门。
病名。见《灵枢·五变》。积病与聚病的合称。《难经·五十五难》:“病有积有聚,何以别之?然: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浮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
医经类著作。李今庸主编。作者精选《内经》中62篇学术及实践价值较大而又相重复的经文333段,归纳为成人与自然、养生、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病机、病证、诊法、论治、针灸、运气及医学教育等十二大类予以校勘
用指尖按脉脊的一种切脉法。因为指尖感觉敏锐,当用一般切脉法不够满意时,采用此法以校正脉象,获取进一步的脉诊印象。《脉说》:“……必以指端棱起如线者,名曰指目,以按脉之脊,不啻睛之视物……。”但应注意诊
见《症因脉治》卷四。即生脉散,见该条。
病名。多由感受时邪,毒袭心肺所致。症见其舌状如羊之舌伸出口外,故名。舌斜左,眼亦斜左,舌斜右,眼亦斜右。初起必胸膈痒痛,日久不治。邪正相拒,满身胀痛。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
即蓄血。详该条。
药物学著作。10卷。清·赵学敏撰。刊于1765年。本书收录《本草纲目》一书所未载,或已载而需予补充的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木、藤、花、果、诸谷、诸蔬、器用、禽、兽、鳞、介、虫等18类共92
见《本草正义》。为桑叶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证名。《三因方》:初生寒闭者,由天寒气闭不能啼,切勿断脐,用纸蘸油,点火于脐带下,往来熏之,令火气由脐入腹,使寒得温散,更以热醋汤洗脐带,则气通啼哭如常。参见初生不啼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