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面针麻醉

面针麻醉

针刺麻醉法之一。是在面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刺麻醉法。即按针麻要求在面针刺激点上针刺以进行手术。临床上可根据手术部位选取相应的刺激点,如股骨颈三刃钉内固定术可选取股点,胃切除术可选取胃点等;并可根据“肺主皮毛”、“心主神明脏象学说的理论选用肺点止切皮痛,用心点以镇静安神。其操作方法参阅面针疗法条,一般多采用手法运针,额区、鼻区、眼区等部位则以电针更为适宜。

猜你喜欢

  • 食不知饱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指小儿嗜食,食已不知饱足,又不生肌肉,其但腹大。多因脾胃运化失常而成。治宜调理脾胃,益气利气,用香砂六君子汤。

  • 野白纸扇

    见《广州植物志》。为山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 医垒元戎

    书名。12卷。元·王好古撰。作者初撰于1291年,后原稿佚失,经追忆“十得七八”,复刊于1297年。此书以十二经为纲,首述伤寒,附以杂证。学术渊源以张仲景为本,参酌补充张元素、李东垣等治法,选方采用《

  • 阳维脉

    奇经八脉之一。见《素问·刺腰痛论》。其循行路线,据《奇经八脉考》载:“阳维,起于诸阳之会,其脉发于足太阳金门穴,……循膝外廉,上髀厌,抵少腹侧……循胁肋,斜上肘上……过肩前……入肩后……上循耳后……下

  • 胎前霍乱

    出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霍乱。详该条。

  • 叶抱枝

    见《福建中草药》。为元宝草之别名,详该条。

  • 牡矾丹

    《类证治裁》卷二方。牡蛎粉、黄丹各二两,枯矾四两。为末,外擦患处。治湿热流注,两腋汗,脚心汗。

  • 肝惊

    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脏腑惊证之一,详脏腑惊证条。

  • 山膏药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腐婢之别名,详该条。

  • 阳胜则热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气偏胜,则可产生热性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