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孙星衍条。
病名。指误食动植物菌类中毒所致的癫症。《增广验方新编》卷下:“受毒者,……则人心昏头眩,笑骂无常,或遇饮酒时药毒辄发,忿怒凶狠不可制者,名曰癫蛊。”本病症可见于因误服含阿托品类生物硷的植物,如蔓陀罗及
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在外感热病过程中,突然发生战慄,继而全身出汗,称为战汗。是正气与邪气相争的表现。正能胜邪,则邪随汗解,病转痊愈。《广温热论·战汗》:“温证不论初起未传,俱以战汗为
见《四川中药志》。为刺梨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即樟树子。详该条。
综合性医书。2卷。元·李汤卿撰。全书依次为原道统、推运气、明形气、评脉法、察病机、理伤寒、演治法、辨药性、十八剂共九部分。论述简要,颇能融会诸家学说。李氏将方剂的类别分为轻、淡、清、解、缓、火、暑、湿
【介绍】:南宋医生,龙溪(今福建漳州)人。编集《本草单方》十五卷,已佚。
即肺气虚。详该条。《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肺气不足,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咽干,是为肺气之虚也。”
病名。明·汪机《外科理例》卷六:“热油汤火伤,皮烂肉大痛,冷霜散:煅牡蛎、寒水石、明朴硝、青黛各一两,轻粉一钱,桐油二钱。水二钱,以桃柳枝不住搅成膏,再以水溶涂之。
书名。又名《陶氏伤寒全书》。6卷。明·陶华约撰于十五世纪中期。此系陶氏所撰六种伤寒著作,每种列为一卷。①《伤寒琐言》:乃陶氏学习研究伤寒的随笔记录;所谓“琐言”,并非系统之作。②《伤寒家秘的本》: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