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明病

阳明病

病名。六经病之一。《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胃家,泛指肠胃而言;实,是邪气实。阳明病一般主里、热、实证辨证经证、府证之分。《伤寒贯珠集·阳明篇上》:“阳明则府病多于经病。以经邪不能久留,而府邪常聚而不行也。……经病有传经、自受之不同,府病有宜下、宜清、宜温之各异。”阳明经证因无形的邪热盛于经,证见身大热,汗大出,大烦渴,脉洪大等。治宜清热保津为主,常用白虎汤等方。详见阳明经病条。阳明府证是有形的燥实热结于腑,证见潮热谵语腹满痛、不大便、脉沉实等。治当攻下燥实,清除热结,常用三承气汤等方。详见阳明腑病条。阳明病由于里热外蒸,故不恶寒而反恶热,是阳明病的发热特征。在治疗上,因阳热亢盛,津液容易耗伤,故清、下二法,为阳明病的重要治法

猜你喜欢

  • 挽法

    推拿手法名。出《诸病源候论·偏风候》。用手左右推拉或移动。《备急千金要方·养性》:“左右挽,前后拔。”

  • 梁柘轩

    【介绍】:清末医家。字希曾。嘉应(今属广东梅县)人。长于诊治瘰疬,撰有《疬科全书》(1909年刻行),为治瘰疬之专书。认为此症由体质虚弱,血枯阴亏,气滞痰凝等原因所引起,其治疗主要采用外用与内服药物;

  • 怀娠

    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即妊娠。详该条。

  • 督脉

    奇经八脉之一,代号DU。出《素问·骨空论》。其循行路线,《针灸甲乙经》:“难经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循额,至鼻柱,阳脉之海也。”(按:《难经·二十八难》原文无后三

  • 散结汤

    《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卷七方。荆芥、羌活、牛蒡子、升麻、川芎、牡丹皮、紫花地丁、赤芍药、木通、紫草、青皮、山楂。加芦笋十株,水煎服。治小儿出痘,稠蜜在肾囊者。

  • 妊娠痘

    病证名。指妊娠期出天花或水痘。天花我国已基本消灭。妊期在治则上只以清热安胎为主,不可触动其胎。余症均按天花、水痘辨证治疗。

  • 气急喘

    证名。指喘急无痰。《丹溪心法·喘》:“气急喘者,呼吸急促而无痰声。”参见气喘条。

  • 滋血润肠丸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四方。当归、白芍药、生地黄、红花、桃仁、枳壳、大黄。为末和丸,韭汁冲服。治脾气亏败,血液俱耗,胃脘干枯,小便闭,大便如羊粪,隧道涩而成噎膈者。

  • 辟积

    重复或累积。《素问·生气通天论》:“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 惊水

    病证名。即惊风后引起的水肿。《普济方》卷三百八十六:“惊水者,前后重叠受惊,致令心火燥盛,饮水过多,停积于脾,其候四肢肿,身上热,若其脉大者生,小者死。”治宜健脾利水。用五苓散合五皮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