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①指以小便浑浊不清为主症的疾患。见《医学正传·便浊遗精》。又称溺浊。浊而色白者为白浊,浊而有血色赤者为赤浊,赤浊实即尿血。有虚实之辨。实症多因痰湿或湿热下注膀胱所致;虚症有中气下陷、阴虚火动、下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0卷,已佚。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薏苡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伏暑之发于霜降后立冬前者。《重订广温热论·湿火之症治》:“至于秋暑,由夏令吸收之暑气,与湿气蕴伏膜原,至秋后而发者是也。……发于处暑以后者,名曰伏暑,病尚易治;发于霜降后立冬前者,名曰伏暑晚发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强间,见该条。
【介绍】:见方贤条。
方书。秦伯未、张赞臣编。此书汇选常用内服、外用丸、散、膏、丹、药酒、动物胶、花露、曲类中成药259种,每方介绍处方、制法及适应症。简明扼要,切合实用。1955年由上海中医书局出版。
指内侧缘。《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
出《范汪方》。为大蓟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羊踯躅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