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骨之一。即鎚骨。左右耳各一,在鼓室内腔上部,其形似鎚,故名。
五种疳证的合称。①同五脏疳证。《小儿药证直诀》:“疳证有五,谓五脏所受,故得其名。”五疳,即心疳、肝疳、脾疳、肺疳、肾疳。详各条。②《诸病源候论》卷十八:“五疳,一是白疳,令人皮肤枯燥,面失颜色;二是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水胡满之别名,详该条。
《急救异痧奇方》方。又名救急散、累济散、雷公救疫丹、暑疫散。皂角、细辛各三钱半,朱砂、雄黄各二钱半,薄荷、藿香各三钱,枯矾、白芷各一钱,桔梗、防风、木香、贯众、陈皮、法半夏曲、甘草各二钱。为细末,每用
经脉名。即手太阳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臂泰阳脉:出小指,循骨下兼(廉),出臑下兼(廉),出肩外兼(廉),出项□□□目外渍(眦)。其病:臂外兼(廉)痛。诸病此物者,皆久(灸)臂泰阳脉。”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指因水土因素而发的瘿病。参见瘿条。
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一指带下五色俱出。二指带下有五种颜色。
推拿穴位名。即板门。详该条。
出《灵枢·经脉》。①泛指小腿。②胫骨。
综合性医书。24卷。清·翁藻编。刊于1830年。全书摘录清以前医学文献及各家学说、分门别类汇编而成。卷1为运气要诀、经穴图考、奇经八脉;卷2脉要、名医杂著、名医方论、医门八法、六经定法、伤寒总论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