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诊指纹

诊指纹

小儿诊法之一。诊察食指掌面的表浅小静脉。幼儿皮肤薄嫩,指纹比较明显,三岁以下的小孩,常结合指纹的变化以辅助切诊。此法始见于唐代王超《水镜图诀》,是从《灵枢》诊鱼际脉法发展而来,主要是观察指纹的颜色和充盈度。医者用左手食、拇二指握小儿食指末端,以右手拇指在小儿食指上由指端向指根部轻轻推动,使指纹更为显现,然后察看。正常指纹是红黄隐隐而鲜明,一般不超过第一指节(风关)。病变情况下,指纹浮现,多属表证,沉着多属里证。色淡多属虚证寒证,紫红多属热证,青紫可见于惊风风寒、痛证、伤食风痰等,黑色多属血瘀。指纹伸出中节(气关),示病情较重,延伸至指尖(命关),则更为险重。近代研究,认为指纹的变化,与静脉压有关,静脉压愈高,指纹充盈度就愈大,也就愈向指尖方向伸延。指纹的色泽,又与缺氧、贫血等病理变化有关。因此,指纹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病变的性质和轻重

猜你喜欢

  • 山稔子

    出《生草药性备要》。又名豆稔干。为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Ait.)Hassk.的果实。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甘、涩,平。养血止血,涩肠固精。治贫血,神经衰弱,

  • 翻天印

    见《陕西中草药》。为九牛造之别名,详该条。

  • 棕笋

    出《濒湖集简方》。为棕榈花之别名,详该条。

  • 蛇黄散

    《证治准绳·幼科》集二方。蛇黄(煨,醋淬七次,研细)一个,郁金、雄黄各二钱,青礞石、朱砂各一钱,铁粉(细研)三分。为末,粳米饭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至五丸,不拘时人参煎汤化服。治小儿诸痫。

  • 神黄散

    《疡科选粹》卷一方。黄柏、雄黄各一两,炒黄丹二两。为细末,水调敷患处。治热肿焮红疼痛。

  • 钱秀昌

    【介绍】:清代医家。字松汉。上海人。因臂部骨折,经时医杨雨苍治疗,遂从之学伤科,后以伤科名于当地。于1808年撰《伤科补要》一书(1818年刊行)。

  • 金球

    见《本草纲目》。为橙子之别名,详该条。

  • 心下悸

    证名。①自觉近膻中处悸动不适。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溯源集》卷一:“所谓心下悸也,盖心之下,胃脘之上,鸠尾之间,气海之中,《灵枢》谓膻中为气之海也。”多因阳气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所致。

  • 精气夺则虚

    精气,指人体的正气。指疾病过程中,正气过度耗损,出现虚证的病机。症见面色苍白、神疲体倦、心悸气短、自汗盗汗,脉细弱无力等。《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 耳坠

    系指耳轮之垂下处。即耳垂。